正文 第12章 月球的傳奇(1)(1 / 3)

月球的起源

月球究竟來自何方?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這些問題一直像謎一樣留在人們心裏。

分裂說

月球的起源是個至今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存在好幾種假說。其中的一類被稱為“分裂說”,認為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去的。在地球曆史早期,地球還處於一種熔融狀態,自轉得特別快,每4個小時左右就自轉一周。地球頂端部分的物質逐漸隆起,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高,最後終於被地球拋了出去,成為獨立於地球之外的物質團。此物質團後來逐步冷卻並凝聚成為月球。

這確實是個很巧妙而有趣的構想,可是它卻遇到了一些難以解釋的問題: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地球自轉曾經達到過那麼“瘋狂”的程度。

從地球赤道被拋射出去的物質,由它凝聚成的月球,其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應該在地球的赤道平麵內,相差不會很大;現在的實際情況則是,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平麵與地球赤道平麵之間相差頗大。

俘獲說

“俘獲說”是關於月球起源的另一種假說,認為月球原來的“身份”可能是環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由於某種我們還不清楚的原因,它偶然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強迫”它脫離原來的軌道,並把它俘獲,成為自己的衛星。

“俘獲說”設想,月球原來是太陽係內的一顆小行星,有它自己的運行軌道。這樣的話,月球的化學成分與地球的不同,密度有差異,它的公轉軌道與地球的赤道平麵不一致,這些就都沒有什麼問題了。

不過,科學家們指出:一個天體俘獲另外一個天體的機會實在是太小、太少了。地球的質量是月球的81倍,想要俘獲像月球那麼大的一個天體,那是遠遠不夠的。也就是說,地球的引力是不可能俘獲月球那麼大的行星的,它至多也隻能改變一下月球的運行軌道。

同源說

所謂“同源”,指的是月球和地球是由同一塊原始太陽星雲演變而來的。

主張“同源說”的人認為形成月球和地球的物質雖然是在同一個星雲中,但兩者形成的時間不同,地球在先,月球在後。原始太陽星雲演化和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由於塵埃雲裏麵的金屬粒子等物質已開始凝集和部分地集中,在地球和其他行星形成時,很自然地吸積了相當數量的鐵等金屬成分以及一些主要物質。月球的情況則與地球不同,那時,原始太陽星雲中的金屬成分已大為減少,它隻能吸收殘餘在地球周圍的少量金屬物質,因而主要是由非金屬物質凝聚而形成的。

在這種情況下,月球物質密度還不到地球的2/3,那是理所當然的。

宇宙飛船說

第四種假說是“月球——宇宙飛船說”。這是由前蘇聯兩位科學家瓦西裏和謝爾巴科夫於1957年提出來的。

他們認為,月球是宇宙中某個角落的一顆小天體,被外星人改造後,操縱著它來到地球身邊,利用地球的引力再加上月球的人為原動力而固定在現有的軌道上。後來的UFO研究者指出,外星人將月球弄到地球身邊是為了控製地球不變軌,以保證太陽係的相對穩定。

月球的各種奇異特性、奇特的天文參數、空心、堅硬的外殼、月海金屬以及古老岩山和後來“阿波羅”載人登月所探得的各種結果,都否定了前三種假說而有利於第四種假說。盡管第四種假說初聽有點天方夜譚,然而,科學和認識是無窮盡的,宇宙奧妙也是高深莫測的,不能因為我們眼光的狹窄和認識上的膚淺、無知,就將科學真理視為迷信或邪說。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經曆不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嗎?月球,確實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它上麵的UFO現象和奇特的表現,給科學家們出了一道難解的謎題。這正如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曾描繪過的一樣——“月球是夢的王國,幻想的王國”。

月相

月相是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發亮部分的形狀。隨著月球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發亮部分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麵是亮區,另半個球麵是暗區。

隨著月球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麵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球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月食

月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天象。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是隻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光線。

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象。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如果隻是一部分進入本影,則隻會發生月偏食。在月全食時,太陽光受地球大氣層的折射投射到月麵上,令月麵呈紅銅色。

上弦月

上弦月是月相之一,又叫上半弦月。月球有盈虧變化,其變化的幾何原理很簡單。上半弦月發生時,太陽的光線照在月球的半球麵,正好與月球麵對地球的半球麵互相垂直,所以地球上實際看到的月球隻有半弦月。上弦月一般出現在陰曆每月初七左右,與之相對的下弦月出現在每月的二十二日左右。出現上弦月時,月球在黃昏時從南方出現,到午夜時會從西方下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