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太陽係出乎意料的多,並且肯定是恒星正常演化的最高發展階段。這個發現是一係列發現的第一個,非常可能在今後的幾年內,我們將發現許多其他行星係。科學家們將不再滿足於在類似太陽的恒星的周圍搜索行星係。鑒於織女星的情況,現在在宇宙中有許多恒星可成為行星係的候選者。另一方麵,如果在宇宙中有行星係的可能性越大,那麼生命存在的機會也就越多。許多樂觀派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生命肯定是非常廣泛的。悲觀派則相信:生命的出現是許許多多條件(例如對於恒星的確切位置,化學組成,大氣……)巧合的結果。樂觀派和悲觀派都共同認為:許多灼熱的恒星由於它們的高旋轉速度因而不可能有行星。Iras的許多觀測結果已證明:所有這一切都不是如此簡單,應當進行稍微更有想象力的證明,已得到的信息顯示出宇宙中存在碳基有機分子。因為,所有天文學家都一致認為宇宙中的生命以碳的化合物為基礎。這個工作假設是合理的,因為能夠構成非常複雜化合物的元素唯有碳。這些觀測結果都已被認證。另外,通過研究特別荒涼、稀薄、非常冷的星際中心,在那裏探測到的複雜的分子也僅僅是碳化合物分子。也有人設想過以矽的化合物為基礎的一種生命形式,可是矽不及碳豐富,而且它的化學結合可能性非常有限;另外還有人設想存在一種晶體狀生命形式,這種生命形式非常複雜,在晶體內部有著位錯網絡係統,它能吸取地震波之類的機械能。如果這種生命形式存在,由於很多理由,我們真的能發現它的機會是不多的,特別是因為它是在行星的內部或白矮星、中子星的內部發展。即使我們偶然碰到這種生命,與之聯係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價值。因此,比較令人滿意的願望是設想地外生命遵循一條和我們差不多的道路。這是世界上大多數天文學家,尤其是穿過宇宙追捕有機分子的許多射電天文學家作的估計。的確,世界上所有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都將指向織女星以尋找這些具有生命的分子。這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所有的分子都發射或吸收毫米波輻射。這是由於構成分子的許多原子的振動和旋轉運動的緣故。每種分子運動(旋轉或振動)都對應一個不同的波長。最近,人們經常在星際中心發現這些有機分子。人們還以同樣的方法發現了乙醇。某些星雲可能含有相當於10~28滴燒酒中所含酒精量。將來也許會在織女星的圓盤中尋找酒精。
織女星是一顆年輕星,它隻不過存在了10億年,與我們太陽係的45億年相比,還是一個孩子。如果形象地比擬,則能夠說它是處於相當於地球上剛出現第一批厭氣細菌的太古代。然而,今天我們沒有一個人說織女星係具有與我們的太陽係相同的演化,我們更完全知道這兩顆星的結局將是不同的。織女星的質量比太陽大60倍,燃燒得比太陽快。在10億年期間,在變為白矮星之前,它將變成一顆美麗的紅巨星。但它的行星係統將在此以前很久已經改變了。如果在織女星上存在生命,則生命也將已消失,或在災難性的結局來臨之前,已做好了遷移到另一個行星係上的打算。是否如此?我們是否的確是宇宙中的唯一者,或應當對眾多的鄰居予以重視?
這方麵的信息可能已經包含在Iras的觀測結果中了。人們正迫切期待著科學家對這些觀測資料的分析結果。
揭秘“歐羅巴”
金星溫度太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人們最寄希望的火星,經過“海盜”
號與“火星探路者”的實地考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很小。
於是,科學家將目光轉向另外一個天體: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
木星是太陽係行星中的巨無霸,它擁有16顆衛星,其中比月亮還大或相當的衛星就有4個,它們是伽利略1610年發現的,分別被命名為“伊歐”“歐羅巴”“甘尼美德”“加裏斯托”,即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最大的木衛三直徑達5200千米,幾乎有火星那麼大。
木星及其衛星成為科學家最關注的天體之一,是因為從許多特征來看,它實際上是一個小太陽係。木星的組成幾乎和太陽一樣,主要是氫和氦,其中氫占75%,氦不到25%,餘下不到1%是重元素。另外一個特點是木星實際上是顆小恒星,木星向外輻射的能量是它接受太陽能的2~3倍,它時常有很強的能量爆發,星際探測器“先驅者10號”與“先驅者11號”曾先後飛經木星,它們在遠離木星1億千米之外就可測出來自木星的能量爆發。第三個特征就是木星大氣的溫度不能與太陽相比,但“先驅者10號”測得它高層大氣達127益,低層大氣達430益,而在這樣軌道上的行星的正常溫度應是-130益。這些發現,更增強了科學家對木星是兩顆小恒星的看法。
木星本身是顆氣態行星,由於它沒有一層“殼”,也不可能存在液態水,所以木星本身誕生生命的可能性不大。既然是把它看成是一個小型太陽係,重點考察的當然是它的衛星,特別是4顆大的衛星。4顆衛星中“歐伊”和“歐羅巴”是岩石結構,表麵有冰層,有大氣層,有強烈的火山活動,這一點已被“探索者”號行星探測器發回的大量照片所證實。正因為如此,這些衛星才更加令科學家神往,前幾年為此而發射了“伽利略”號行星探測器,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考察木星的幾顆大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