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最近對“伽利略”號宇宙探測器發回的“歐羅巴”(木衛二)的照片分析後認為,“歐羅巴”上不僅存在著冰,而且在1米多厚的冰層之下是一片顯紅色的海洋,在海洋之上除了冰層之外,還有延綿幾千米大小的冰山。
這是人類在地球之外第一次發現存在海洋的星球。正因為“歐羅巴”上有水,有大氣,有0益以上的溫度,有一個以岩石為基礎的外殼,所以,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認為這顆衛星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歐羅巴”的情況和早期地球誕生生命之初的情況有些類似,要說少點什麼的話,那就是缺少陽光。遠在約8億千米之外的太陽顯得那麼蒼白,無法給它提供足夠的能量。但這個問題由木星提供的輻射能和本身的地熱能是可以解決的。自從人們在地球上的大洋深處發現了以地熱泉為能量來源的生命係統,以及在南極冰川下麵的沃斯托克湖發現了封閉的生命係統之後,更堅定了“歐羅巴”上可以產生生命的看法。
“歐羅巴”上的生命也許已經產生或正在產生,但也可能還要等若幹億年之後才能產生,這個要等人類登上“歐羅巴”之後才能下結論,但“歐羅巴”
棕紅色的原始海洋裏,原始有機物的積累肯定已經開始很長時間了。原始有機物可以由木星輻射與“歐羅巴”上層大氣的相互作用而產生,它們沉積在原始海洋中,木星的4顆大衛星從裏到外依次呈現由紅到灰的顏色變化,就是這種有機物積累不同造成的結果。
當然,目前對“歐羅巴”的看法並沒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見,即使美國宇航局內仔細研究過有關木星及其衛星全部資料的專家,也隻是對“歐羅巴”上可能存在生命持謹慎態度。但不管怎麼說,在太陽係中又找到一處與地球早期環境類似的地方,這本身就是一項意味深長的發現。
“核生命”存在嗎
恒星是一顆顆熾熱的“太陽”,人們一向認為那裏是不可能擁有生命的。
然而,不久前這種傳統的想法遭到了挑戰!發起挑戰的是一種叫宇宙核生命的理論,是由一位法國天文學家弗朗克·德拉克提出的。他認為,在各種恒星裏中子星不像普通恒星那樣是熾熱的大氣球,而是由致密的中子熔體組成。
它的表麵也不像太陽那樣包圍著彌漫的氣體,卻具有由鐵原子核組成的類似固體的外殼。這種鐵核外殼有時候會破裂,內部會有一些中子流溢出表麵形成幾毫米高的“高山”。
你也許會想,幾毫米多麼微不足道啊,稱得上高山嗎?是的,地球上的幾毫米是微不足道,可中子星非常致密,中子星上的幾毫米,就好比地球上上萬米高的“山脈”了。除了出現“高山”之外,中子星噴溢出來的流體,還可能形成蒸汽雲,上升到距中子星表麵15米高的地方,這便是中子星的大氣層。
弗朗克·德拉克認為,在這樣的條件下,核生命便有可能誕生了。在核力的支配下,使一些基本粒子產生新的組合,當它的結構越來越複雜,並漸漸地自成一體時,便形成為生命,甚至演化成為一種能夠繁殖的、有智慧的、能與周圍環境發生有組織有關係的智能生命。不過弗朗克推測,它們的身高不會超過千萬億分之一厘米,是通常的顯微鏡都無法觀察到的。它們的存活時間,若以我們的標準看,也是非常短的,隻有千萬億分之一秒。如果說從地球形成到人類出現用了46億年的話,在中子星上出現有智慧生命的時間隻需萬分之一秒,他還認為核生命可以用酌射線代替無線電進行通信呢!
弗朗克的意見,大膽而顯得有些荒誕,但卻大大地開拓了我們的思路。不久前,美國紐約大學的科學家們也提出,除了這種建立在核力基礎上的核生命以外,宇宙中也許還有建立在引力基礎上的“引力生命”。
探索“井蛙”
在我國古代,有一則寓言叫《井底之蛙》。故事講的是一隻自小就生長在一口廢井裏的青蛙,以為它的井底就是整個世界,並對一隻來自東海的大鱉自鳴得意地誇耀它的這個世界有多麼美好。直到當它聽到大鱉魚講述大海之遼闊無限時,才慚愧地意識到自己的見識是多麼淺陋。
我們在探測外星世界的過程中,其實也一直在重複著井蛙的錯誤。盡管我們比井蛙聰明,已經意識到自己見識的淺薄,但就像那隻井蛙在沒有聽到大鱉講述之前想象不到大海是什麼模樣一樣,我們無法想象宇宙中的其他外星人可能具備哪些不同於我們的特征,所以也隻好用地球環境和地球人來推測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