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地外星球上的生命(2)(3 / 3)

科學家把這種推測稱為平庸原理。

平庸原理以地球的特征和條件作為樣板來推斷外星世界。它假定外星人和我們一樣,是由碳、氫、氧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構成的,甚至還假定它們具有和我們十分相近的外貌;又假定一個擁有外星人的天體,必定是一個具有適宜的溫度條件(一般介於0~100益),擁有液態水和擁有含遊離氧的大氣,及其他一些類地環境的天體等。而這些假定,正是我們在運用地球這個的宇宙綠岸公式,作為去分析討論哪些天體可能擁有智慧生命的基礎。

那麼,宇宙綠岸公式是怎麼回事?

科學家認為,茫茫的宇宙就像是無垠的水漠,那居住著高等生物、特別是擁有高度技術文明的生物的星球,就像是浩瀚沙海中的幾片孤零零的、被相互隔絕開來的綠洲。

1960年,美國天文學家弗蘭克·德拉克正是從這個含義出發,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綠岸公式”。這一公式認為,宇宙中擁有高度技術文明的天體的數目N,可由以下係列因素的乘積求得。即:N=R伊Fp伊Ne伊Fl伊Fi伊Fc伊L。

公式中一連串相乘的符號,分別代表恒星的平均誕生率、有行星係統的恒星、行星中的“地球”、有生命的行星、有智慧生命的行星、具有星際通信能力的行星和高技術文明可能存在的時間等。

根據對上述各項因素的估計值,德拉克計算出銀河係中可能擁有高技術文明的天體是2484顆,占銀河係總數的千萬分之二點五。也就是每1000萬顆恒星中,可能有2.5顆高技術文明天體。比例是如此之小,這就難怪我們在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後,仍然無法回答在宇宙中哪裏才有外星人的問題。

然而,不同的研究者,由於對各因素的取值有不同的認識,所以其結果也各不相同。繼德拉克之後,美周著名作家阿西莫夫則根據他自己提出的另一個取決於更多因素的“綠岸公式”,求出銀河係中高技術文明天體,在每100萬顆恒星中,有2.8顆存在與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

事實是否真是這樣呢?或許外星人知道了,真會嘲笑我們是井底之蛙呢!

探索地球以外的“化學人”

幾十年以前,人們認為隻有我們居住的地球才是宇宙間唯一有生命的地方。

現在則不然,隨著人類對生命的化學本質的認識和對宇宙的探索,人們認為,地外很可能還存在生命,因為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在整個宇宙中絕不是獨一無二的,僅就銀河係而言,這樣的星球就有3000億~4000億個。

自從1959年物理學家菲利普·莫裏森等提出搜索地外生命以來,到目前至少有8個國家進行過50次以上的搜索,這些搜索的無線電信號每天以光速傳向太空,現已充滿了直徑大於80光年的太空球體(1光年是光在1年中所越過的距離,大約為9.6萬億千米)。

但是,由於搜索設備還不夠先進,在發射信號持續時間的長度、靈敏度、頻道數、信號類型等方麵,還受到諸多限製。

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每年撥款1000萬美元,進行為期10年、以探索地球以外智慧名為“塞提”的計劃。它使用一種以物理和數學的普遍原理為基礎的星際世界語(如圓周率和勾股弦定理等),應用美國航天局的外層空間網絡的34米天線,以1000~10000兆赫範圍內的近5億個頻道進行全空間的搜索,這一空中搜尋所包括的頻率空間至少比以往的全部探測要多1000倍,靈敏度約高300倍。同時,還將應用現有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對離地球100光年的特定目標進行探測,對這些特定目標的控測信號,其頻率範圍為100~3000兆赫茲約20億個頻道。這樣,“塞提”計劃就可探測出距離地球100光年乃至更遠的宇宙信息,並能以每秒鍾自動處理幾百個頻道的速度,對來自外層空間的各種微弱的、彼此相近的信息進行處理,一旦發現有地外智慧社會發射來的信號,就能很快地識別出來。

這個計劃的主要目標不但要探索地外究竟有沒有比人類更高級的生命,而且還要尋找今天關於生命起源理論的證據。例如,宇宙中各個星球如果真是從大爆炸以後形成的,那麼,有沒有星球現在還在進行化學元素的合成?星際有機分子是怎樣形成的?從古氣候到出現生命的基礎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前生物化學”階段,現在是否還在某些星球上進行著?如果是的話,則將證實一切生命均起源於化學,不論是地球人,還是地外人,大家都是“化學人”。

這個探索所需時間是相當長的,“塞提”計劃準備可能有一天會在相隔幾代人之間進行對話。

人類給外星人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