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之外是否還有像人類那樣,或者更高級的智慧生命呢?如果有,又能否同他們建立聯係呢?今天,人們已開始提出這樣一類的問題,甚至著手進行試驗性的探索。科幻小說《大戰火星人》曾經轟動一時。多年來有關不明飛行物(UFO)的報道頻頻出現,有人把它同外星人聯係在一起而變得更為聳人聽聞。
1960年5月,美國一些天文學家用射電望遠鏡觀測恒星鯨魚座t,試圖收到外星人發來的信號。這顆星距我們11光年,它在許多方麵都同太陽相似。如果它周圍一顆行星上棲居了一批技術水平同我們相仿的外星人,那他們也許正在向外發射無線電信號以求與外部同類取得聯係。正是這樣的合乎邏輯的推理,促使人們進行了這項稱之為“奧茲瑪”的探索計劃。計劃進行了3個月,結果一無所獲。
人類也有過向外界發送信息的嚐試。1974年11月,美國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大射電望遠鏡向武仙座星團發送了3分鍾無線電信號。信號將在24000年後到達目的地。如果屆時某一類文明生物已有了大射電望遠鏡,並恰好指向地球,那也許就會收到我們的信號。當然,要通過這樣短的發射來達到目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了。不過,這畢竟是人類力圖把自己的存在告訴別的同類的一次嚐試。
就在這次發射之前不久,“先驅者11號”“先驅者12號”飛船上攜帶了兩塊特別的鍍金鋁盤離開地球。鋁盤上刻有男女裸體人像,以及地球在銀河係中的位置和有關太陽係的一些信息。後來“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又攜帶著“地球之音”的人類信息飛向太空,其中有115幅照片和圖表,近60種語言的問候語,35種自然聲音,以及27首古典和現代音樂等。科學家們希望有朝一日這些“信物”會落入外星人之手,從而使他們知道我們的存在,並設法同我們聯係。
富有智慧的生物
生物的進化是一種極為緩慢的過程,所經曆的時間之長完全可以同太陽的演化過程相比。化石的研究發現,早在35億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一種發育得比較高級的單細胞生物,稱為藍-綠藻類。根據恒星演化理論以及對地球上古老岩石和隕星物質的分析知道,太陽和地球的形成比這種生物的出現還要早10億~15億年。太陽係形成後大約經過50億年之久地球上才有人類。
現在設想把每50億年按簡單比例壓縮成1“年”。用這樣的標度,1星期相當於現實生活的1億年,1秒鍾相當於160年。從宇宙大爆炸起到太陽係誕生,已經過去了大約2年時間。地球是在第3年的1月份中形成的。3月、4月份出現了藍-綠藻類這種古老單細胞生物。此後,生命在緩慢而不停頓地進化。9月份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批有細胞核的大細胞,10月下旬可能已有了多細胞生物。到11月底植物和動物接管了大部分陸地,地球變得活躍起來。12月18日恐龍出現了,這些不可一世的龐然大物僅僅在地球上稱霸了一個星期。除夕晚上11時北京人問世了,子夜前10分鍾尼安德特人出現在除夕的晚會上。
現代人是在新年到來前的5分鍾才得以露麵,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曆史則開始於子夜前的30秒鍾。近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舊年的最後數秒鍾內一個接一個加快出現,子夜來臨前的最後一秒鍾內地球上的人口便增加了兩倍。
由此可見,地球誕生後大部分時間一直在撫育著生命,隻有很短一部分時間生命才具有高級生物的形式。
行星上的生命
智慧生物的誕生要求恒星必須至少能在約50億年時間內穩定地發出光和熱。恒星的壽命與質量大小密切相關。大質量恒星的熱核反應隻能維持幾百萬年,這對於生命進化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隻有類似太陽質量的恒星才是合適的候選者,銀河係內這樣的恒星約有1000億顆,除雙星外,單星大約是400億顆。單星是否都有行星呢?遺憾的是我們對其他行星係統所知甚少,但是確已通過觀測逐步發現一些恒星周圍可能有行星存在。考慮到太陽係客觀存在,甚至大行星還有自己的衛星係統,不妨樂觀地假定所有單星都帶有行星。
有行星不等於有生命,更不等於有高等生物。關鍵在於行星到母恒星的距離必須恰到好處,遠了近了都不行。由於認識水平所限,我們隻能討論有同地球類似環境條件的生命形式,特別要假定必須有液態水存在。太陽係有八大行星,但明確處在能有條件形成生物的所謂生態圈內的隻有地球。金星和火星位於生態圈邊緣,現已探明在它們的表麵都沒有生物。
對於一顆行星來說,能具有生命存在所必須滿足的全部條件實在是十分罕見的。太陽係中地球是獨一無二的幸運兒。詳細計算表明,在上述400億顆單星中,充其量也隻有100萬顆的周圍有能使生命進化到高級階段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