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 單騎赴約(1 / 2)

晁天見眾人都很迷茫,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就故意賣了個關子,兀自喝茶,暫且不理會大家。

吳用此時走到晁天近前,笑著對晁天說,“天王哥哥,你就不要再賣關子了,快些告訴大家吧!”

晁天見不說不行了,就笑著對大家說,“宿太尉此次回去,朝廷無非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接受我們的條件,整體接收梁山人馬。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高俅、蔡京之流不可能這麼順利地看著我們飛黃騰達,變成官軍。這第二種就是朝廷肯定會再派官軍,並且有可能是童貫、高俅親自帶隊,前來剿滅梁山。到時定會有一番惡戰,而且極有可能會三番五次地前來騷擾。我倒是不怕他們前來,但就苦了周圍的老百姓,這刀兵一起,受傷害的肯定就是他們。官軍一來,一則會迫害百姓,強拉壯丁,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二來會消耗大量的餉銀、軍械、糧食和物資。這些錢財從哪來,還不是從老百姓的身上榨取,還不是要增加賦稅,增加各種盤剝,老百姓的負擔必須會成倍增加。三是損害莊稼,破壞作物。老百姓一年的收入全靠種點地為生,如果沒有了糧食,他們拿什麼生活,靠什麼養家。因此,我想盡可能地減少這樣的交戰,一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二來減少老百姓的負擔。這樣的話,隻有讓朝廷真正地知道我們梁山是為了大宋的社稷,為了百姓的安康,才能接受我們,讓我們為國效力,報效國家。按照這樣的打算,我計劃采取三步策略:一是讓朱武他們在京城加大公關力度,拉攏達官貴人,籠絡皇親國戚,讓他們知道梁山聚眾練兵的宗旨和目的,力勸皇上接受我們的條件。二是繼續和州縣郡府搞好關係,打擊流寇土匪,保護地方安寧。三是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兵的戰鬥力,一舉打敗朝廷的官軍,讓他們知道梁山的厲害。”

晁天知道,按照《水滸》的敘述,朝廷接下來會三番五次地派兵前來圍剿,如果那樣的話,不知道要給百姓造成多大的災難和傷害。既然自己來到了大宋,就要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為老百姓做點好事,為大宋的發展奠定基礎。

眾人聽完晁天的安排,心裏有了底,個個摩拳擦掌,興奮異常。晁天見大家被鼓動起來了,心裏也非常高興,就繼續談自己的想法。

“現在,為了完成我的打算,我計劃親自去齊州一趟,會會張太守。一則讓他知道我們的想法,以便達成共識,讓他與其他官場中人共同上書朝廷,力陳利弊,確保順利招安。二則與齊州結成聯盟,在下步軍事行動中爭取主動,力爭活捉官軍主帥,為梁山招安提供進階。三是要團結更大的力量,為大宋朝的複興齊力進退,共建盛世。我想以張太守的威望,隻要取得了他的支持,其他官員和賢士定會附之若趨,認可和支持梁山。”

宋江一聽晁天要親赴齊州,馬上就急了,趨身向前,急切地對晁天說:“天王哥哥,萬萬不可。這張叔夜張太守官聲雖好,也是忠臣賢士,但此去畢竟是深入官軍,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還是做些防範為好。”

晁天大笑道,“賢弟多此一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次愚兄親赴齊州,正是表明了梁山的誠意和宗旨,張太守乃是深明大義之人,焉能為難為兄。我若不去齊州,料想張太守也會動搖與梁山修好的信心,再加上小人的讒言,定會與梁山不利,斷絕與梁山的來往。此去齊州之前,張太守仍有可能下不了與梁山結交的決心,但齊州回來之後,其定會痛下決心,與梁山修好,力諫朝廷,接受我之主張。”

吳用在旁插話道,“天王哥哥莫不是已有妙計否?”

晁天正襟而道,“我此去齊州,定會有人將消息暗報朝廷,高俅、童貫之流得知後,更會向皇上進言,參張太守一本,告其私通梁山賊匪。徽宗雖不聖明,但也不會根據高俅他們的一麵之辭,而輕意的降罪於張太守,何況張太守也是官宦世家、仕紳名流。固然如此,朝中的流言蜚語也會傳到齊州,張太守定然會很失落,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再采取一些有效的行動,勢必會堅定其和梁山的修好的信心。到那個時候,周邊郡府和官員定會尾隨其後,爭相與梁山示好。再加上我們痛殲官軍,威武的軍威和完美的政治攻勢,定然會逼迫皇上接受我們的條件,整體接受梁山人馬。因此,我此去齊州勢在必行,眾位不必再多說了,隻要安心地看好山寨,練好兵馬即是。”

隨即,晁天招過吳用,低低吩咐了幾句,吳用下去準備了。

宋江、盧俊義見晁天心意已決,便也不再多說什麼,隻好按照晁天的吩咐分頭準備去了。

次日清晨,晁天早早地起身,用罷早飯,隻帶著隨從五人,徑自趕赴齊州而來。

一路上,晁天與眾隨從也不急著趕路,一邊看風景,一邊了解民風民情,倒也愜意。

這一日,他們一行來至齊州城外,紛紛勒住馬頭。抬眼望去,好一座威武雄壯的城樓矗立眼前。城高數丈,箭樓高聳,好不威風。溝寬壕深,水流湍急,好生險要。再看城門處人頭攢動,人來人往,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