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護理
臍周肉芽腫
在出生6個月以內的寶寶中,有1/20的寶寶會發生臍周肉芽腫。肉芽腫出現在臍帶脫落以後,呈粉紅色小片狀,就像沒有皮膚覆蓋的肉芽。肉芽腫內沒有神經,碰到它時,寶寶不會感覺疼痛。它會產生分泌物,也會出血。多數肉芽腫能在幾個月之內消失,少數則需要用硝酸銀棒進行簡單無痛的燒灼處理。
用車帶寶寶外出
寶寶的頭能挺住了以後,就可以用嬰兒車帶他外出了。可將嬰兒車調成近似於座式的姿勢,再用毛巾把寶寶的腰固定住,係上安全帶。背式的車子可使視野開闊,不過與媽媽麵對麵的對麵式也會使寶寶高興。
開始時,可讓寶寶坐15分鍾左右,以後逐漸延長到30分鍾至1小時。寶寶在車裏的位置比抱時的位置低,容易受到汽車廢氣和灰塵的影響,因此最好選車輛少的路走。
離開嬰兒車時一定要把寶寶帶著,即使是隻離開一會兒,也要防止發生意外。如果想離開寶寶到遠處遊玩,至少要等到寶寶1歲時。
防止事故
不要把藥品、洗滌用品等有毒有害物品放在寶寶能抓住、摸到的地方,以防誤食中毒。
不要把熱水和熱水袋放到寶寶手腳能接觸到的地方,以免燙傷。
5個月的寶寶手腳活動已很頻繁,此時最常見的事故是寶寶從床上掉到地上,最好讓寶寶在嬰兒車或有欄杆的小床睡覺、玩耍。
父母帶寶寶外出乘車時應特別注意保護寶寶頭部,座位一定要選擇安全的地方。
這期間寶寶的麵部因長濕疹而發癢時,會用自己的手去抓。為防止指甲抓傷臉,最好是經常給寶寶剪指甲,並把指尖修圓。
塑料布、塑料袋等掉在寶寶的臉上也能引起窒息,所以,寶寶睡覺的枕頭周圍應該清掃得幹幹淨淨。
寶寶長到5個月後,拿東西時會抓住不放且胡亂揮舞而弄傷自己的臉,所以這期間的玩具應以柔軟為宜。
寶寶的醫療護理
在這一階段,不需要做常規檢查。但是,你要去當地的嬰兒診所做檢查,以掌握寶寶的發育情況。
身體發育
可以測量寶寶的體重、身高和頭圍,並且將數值填到寶寶的記錄曲線圖上。如果寶寶體重明顯下降或上升,保健醫生會與你探討這個問題,並且給予一些有關攝取足夠熱量的建議。
聽力檢查
到現在為止,你可以知道寶寶能聽見你說話,證明他的聽力沒有問題。3個月的時候,隻有在寶寶耳邊說話,他才會轉向聲源方向。到了6個月的時候,他能準確判斷聲音來自何處。
如果你還是擔心,醫生通常會在寶寶7個月的時候為他做聽力測試,如果發現確實有問題,將會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視覺檢查
如你所望,寶寶的視力發育很好,當你靠近時,他會盯著你的臉,當你在屋裏轉來轉去的時候,他會追視你。如果你覺得寶寶視力有問題,醫生會在寶寶7個月的時候為他做檢查。如果你擔心寶寶得了斜視,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遮住一隻眼,鼓勵寶寶用沒遮住的眼睛看明亮的物體,然後拿走遮蓋物,觀察這隻眼的運動情況,如果這隻眼轉而注視目標時,則有可能是斜視,應找專業醫生進行治療。
出牙
在寶寶牙齒突破牙床萌出之前,就開始“出牙”了。出牙引起的疼痛最早開始於4~6個月,最晚始於12個月,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出牙期寶寶會有如下表現:
哭鬧,愛流口水,啃自己的拳頭、手指或玩具,做出疼痛的口形,臉頰通紅。
吃奶時會因吸吮帶來的疼痛而哭鬧。
會出現輕微咳嗽、感冒、腹瀉症狀,或者抓打疼痛的耳朵。
出牙期間經常出現尿布疹。
發燒。
保護乳牙
寶寶從6個月左右開始出牙,2歲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共有20顆。乳牙的使用時間為6~10年,而這段時間正是寶寶生長發育比較迅速的時期。如果牙齒發育不好,會影響寶寶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有礙健康,同時還會影響寶寶的容貌和發音。因此保護好乳牙十分重要。
乳牙的發育是在胎兒期進行的。乳牙的好壞很重要的一方麵取決於媽媽在懷孕期間的營養狀況。
乳牙萌出後,應注意以下幾點:
經常保持口腔清潔。寶寶不必刷牙,每次進食後及臨睡前都應喝些白開水以起到清潔口腔,保護乳牙的作用。
吃牛奶的寶寶可因吃奶姿勢不正確或奶瓶位置不當形成下齶前突或後縮。寶寶經常吸吮空奶嘴會使口腔上齶變得拱起,使以後萌出的牙齒向前突出。這些牙齒和頜骨的畸形不但會影響寶寶的容貌,還會影響其咀嚼功能。因此,寶寶吃奶時應采取半臥位,奶瓶與寶寶的口唇呈90度角,不要使奶嘴壓迫上、下唇,不要讓寶寶養成吸空奶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