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斯,諾思,威廉姆森,等.製度、契約與組織.劉剛,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2]邁克爾·迪屈奇.交易成本經濟學.王鐵生,葛立成,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約翰·普安頓.股權融資與債務融資成本評估———公司理財的核心.焦軍普,高揚,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4]青木昌彥.比較製度分析.周黎安,譯.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
[5]弗雷德裏克·S.米什金.貨幣金融學.李揚,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6]安東尼·G.科因,等.利率風險的控製與管理.唐旭,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7]羅伯特·齊普夫.債券市場運作.褚福靈,雷銀,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8]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沙希德·優素福.東亞奇跡的反思.王玉清,朱文暉,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9]埃瑞克·G.菲呂博頓,魯道夫·瑞切特.新製度經濟學.孫經緯,譯.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10]林毅夫.關於製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變遷與強製性變遷.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11]佘運久.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1.
[12]樊綱.金融發展與企業改革.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13]青木昌彥.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結構.錢穎一,譯.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14]盧現祥.製度經濟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15]王國剛.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層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16]董裕平.金融:契約、結構與發展.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17]李奧奈爾·馬特裏尼,菲利普·普裏奧蘭德.固定收益債券:對利率風險進行定價和套期保值的動態方法.肖軍,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18]談儒勇.金融發展的微觀動因及效應:理論與證據.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19]吳曉求,等.海外證券市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0]饒育蕾.製度適應與市場博弈:企業資本結構的形成機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21]沈藝峰.資本結構理論史.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2]弗蘭克·J.法博齊,弗朗哥·莫迪利亞尼.資本市場:機構與工具.唐旭,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23]範恒森.金融製度學探索.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24]何誌剛.中國債券融資功能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25]潘敏.資本結構、金融契約與公司治理.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6]王國剛.中國資本市場熱點研究.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27]劉振亞.美國債券市場.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28]萬解秋.企業融資結構研究.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
[29]石新武.資信評估的理論和方法.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30]王森,齊蓮英.美國證券市場:製度、運作與監管.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31]張宗新.中國融資製度創新研究.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