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參考文獻(1)(2 / 2)

[32]李維安.現代公司治理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3]陳岩.東亞再崛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4]鄭長德.企業資本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35]李揚,王國剛.資本市場導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36]盧俊.資本結構理論研究譯文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37]沈紅芳.東亞經濟發展模式比較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38]牛仁亮,宋光茂.中國債券市場透視.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1.

[39]葉永剛.固定收益證券概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40]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1]賈根良,梁正,等.東亞模式的新格局———創新、製度多樣性與東亞經濟的演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42]洛倫茲·格利茨.金融工程學.唐旭,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43]安忠榮.現代東亞經濟論.田景,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4]楊文.東亞資本市場.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

[45]孫明華,餘桂玲.韓國財閥神話的破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46]李朝霞.中國公司資本結構與融資工具.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47]馬濤.儒家傳統與現代市場經濟.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0.

[48]弗蘭克·於爾根·裏希特,馬家敏.亞洲的重生.傅克華,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49]青木昌彥,奧野正寬.經濟體製的比較製度分析.魏加寧,等,譯.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50]樸昌根.韓國產業政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1]趙淳.韓國的經濟發展.李桐連,等,譯.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7.

[52]李曉.東亞奇跡與“強政府”.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53]楊慶育.企業債券融資理論與發展研究.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54]袁東.中國債券流通市場運行實證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55]李天德.國際金融概論.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

[56]李天德.世界經濟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

[57]李天德.國際經濟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58]郭斌.企業債務融資方式選擇理論綜述及其啟示.金融研究,2005(3).

[59]李麗.公司債券市場的強製擔保要求和投資者定位.金融研究,2006(3).

[60]張文魁.企業負債的作用和償債保障機製研究.經濟研究,2000(7).

[61]錢春海,賀旭光.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製度性缺陷分析及建議.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1).

[62]吳曉靈.穩步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全麵優化金融資產結構.金融研究,2005(3).

[63]安輝,李雪蓮,李永輝.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公司債券市場發展研究.國際金融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