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令人費解的漂流瓶(2 / 2)

“也許三個信件上的字可以互相補充吧?”少校說。

大家根據三個殘缺信件上留下的斷句進行研究,整理出了一部分:

1862年6月7日,格拉斯哥的一隻三桅船“不列顛尼亞4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號”沉沒了;兩個水手和船長將這個信件在南緯37度11分的地方丟下海裏,請求援救。

“十分正確。”少校說。

“我們能知道的是這隻船失事的地點是在南半球海麵上,但信件中的‘gonie’這個詞是指一個地方嗎?或者——它是一個地名的一部分?”格裏那凡自語道。

“是‘patagonie’呀!”海倫夫人叫道。

“但巴塔戈尼亞是不是在南緯37度線上呢?”少校問。

“這個不難證實。”孟格爾一麵打開南美地圖,一麵回答:

“正是這樣啊,巴塔戈尼亞被南緯37度線掠過。南緯37度線先橫截阿羅加尼亞,然後沿巴塔戈尼亞北部穿過草原,進入大西洋。”

“朋友們,在我看來,所有這些假定都是非常可能的。”格裏那凡說得斬釘截鐵,“我認為事情發生在巴塔戈尼亞海岸附近。如果知道“不列顛尼亞號”當初是要開到什麼地方去的,我們就可以判定它是否有被迫駛到那一帶海麵的可能。我要讓人去格拉斯哥港打聽一下它當初要開向哪裏。”

“我們不必跑那麼遠去打聽,我這兒存有近幾年的《商船日報》,查一下就知道了。”孟格爾回答說。

於是,孟格爾拿出一大捆1862年的報紙翻查起來。過不多久,他就用滿意的聲調指著一張報紙上的一段文字念道:

“1862年5月30日,秘魯!卡亞俄,滿載,駛向格拉斯哥港,船名‘不列顛尼亞號’,船長格蘭特。”

“是他,就是他!”格裏那凡叫了起來,“就是那個雄心勃勃的蘇格蘭人。他曾想在太平洋上建立一個新蘇格蘭哪!”

“是啊!”孟格爾回答說,“他在1862年乘著‘不列顛尼亞號’駛往格拉斯哥港,後來人們就再也聽不到他的消息了。”

“再也不用懷疑了!再也不用懷疑了!”格裏那凡說著立刻拿起筆,毫不遲疑地做起記錄來:

1862年6月7日,三桅船‘不列顛尼亞號’,籍屬格拉斯哥港,沉沒在靠近巴塔戈尼亞一帶海麵的南半球海內。因急求上陸,兩個水手和船長格蘭特立即到達此大陸,將受俘於野蠻的印第安人。茲特拋下此信件於南緯37度11分處乞求援助,否則必死!

“我親愛的愛德華!”海倫夫人說,“如果那些不幸的人能夠重返祖國,他們會感謝你的!”

“他們一定能夠重返祖國。”格裏那凡回答說,“這個信件說得明明白白,大英帝國絕不會把它的孩子丟在那荒僻的海岸上,絕不會的!”

這時,一名水手前來報告說,“鄧肯號”已進入克萊德灣,請船長發命令。

“閣下的意見怎樣?”孟格爾轉過臉來問格裏那凡。

“趕快先開到丹巴頓,讓海倫夫人回瑪苛姆府,然後我到倫敦去把信件送給海軍部。”

於是,“鄧肯號”開足馬力,沿著比特島的海岸航行,接著駛進海港狹窄的航道。到了晚上6點鍾,它停泊在了丹巴頓的那座雪花岩的腳下。

那裏,已經有一輛套好的馬車等候著海倫夫人,準備把她和麥克那巴斯少校一起送回瑪苛姆府。格裏那凡爵士和他的年輕夫人擁抱告別後,迅速趕往格拉斯哥。

不過,在他動身之前,他給《泰晤士報》和《每晨紀事》分別發了一份內容相同的啟事。啟事內容如下:

欲知格拉斯哥港三桅船“不列顛尼亞號”及其船長格蘭特消息者,請谘詢格裏那凡爵士。地址:蘇格蘭,丹巴頓郡,呂西村,瑪苛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