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心得
把對人的要求來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對待別人。把握好自己的嘴,像對待瓶子一樣,不要輕易開口;對自己的心思,要守城堡一樣,不要輕易透露給別人。
前麵兩句講如何對待別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是古人的教導。後麵兩句講自己要如何謹慎小心。禍從口出,人在社會,小心為上。
寧可負我,切莫負人。再三須慎意,第一莫欺心。
心得
寧願別人對不住我,我也不要對不住別人。做人要謹慎,但不要欺騙自己。
前兩句和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完全相反,可見賢文的教導針對的是常人、弱者。對於強者來說,就不用管這麼多。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心得
不熟的老虎還可以親近,很熟的人卻不能太親近。來對你說別人是非的,他本人就有很多是非。正因為人與人之間是非太多,所以才說,哪怕是熟人之間,也不要太親密,把心窩子話不加保留地告訴了他。
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心得
水太遠,大火突然而起時發揮不上什麼作用;同樣的,親戚雖好,太遠了就不如附近的鄰居。有酒有茶喝時,大家都過來稱兄道弟;有難時,就都躲開了,見不到一個人。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心得
人情就像紙,很薄;世事就像棋局,每一局都是新的。正因為人情淡薄,所以每次相接觸,都感覺是在接觸新人,從而使得事情都得重頭再來。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心得
樹可以活千年,人卻長不了百歲。因為樹長在山上,人活在社會,環境不同,壽命自然不一樣。
力微休重負,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心得
力量小,不要背重的東西;說話沒人聽,就不要去勸別人。沒有錢,不要在別人麵前顯擺;遇到難事,不要去給親人添麻煩。
“休”“莫”,“休”“莫”,幾個否定性詞,像幾條嚴禁法令,指示著我們在社會中,沒有一定的條件,就不要去做某些事。在物理學中,有個“勢”的概念。有高度才有水流,有電壓才有電流。我們不具備某種勢,就要避免去做某些事。
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心得
不要遇事就皺眉頭,那麼別人對你也不會動不動就切齒,表示看不慣。人與人的關係是相對的,就像照鏡子,你對著它搖頭,它也會對你搖頭;你對著它笑,它也回你以笑。
士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
心得
讀書人是國家的寶貝,彬彬有禮的儒士是酒席上的寶貝。想要讓人戒酒,就應該在他清醒時,讓他看看別人醉得不省人事的樣子。
前後兩句連起來,可以這麼看:儒與士熟讀詩書,懂得曆史的盛衰興亡,是國家、社會的清醒人,可以讓國君看到前朝前代如癡如醉時的情形,從而使國君保持清醒,走繁盛、務實的發展之道。
求人須求英雄漢,濟人須濟急時無。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
心得
求人要求那英雄人物,幫人要幫那急需的人。人渴時,哪怕給他一滴水,他也覺得像甘露;而人已經喝多時,再給他加酒,他也不覺得有啥好的。
前後兩句可以連起來這麼看:正因為渴的人才更需要水,所以就應該在這樣的時候幫人,求人也應該求這樣能幫得上忙的人。
久住令人嫌,貧來親也疏。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心得
在別人家住久了,別人就會煩;人窮了,親戚也會疏遠你。喝酒時,不多說話的是好人;錢財上,跟人分清楚的是大丈夫。
前麵兩句,用“嫌”“疏”結尾;後麵兩句,稱讚為“真君子”“大丈夫”。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要做,賢文的作者提示得很清楚。
出家如初,成佛有餘。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
心得
出家時間長了,心情還保持在當初剛出家時,成佛就有希望。費心思攢下黃金千兩,不如把心思全部放在讀經明理上。
前後兩句都和佛有關。成佛要堅定一心,做事也要堅定決心。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這樣還不如在家待著,不要壞了人家寺廟的名聲。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心得
子、女當然不是驢和豬,但如果不好好養育、教育,還不如養一頭驢、一頭豬。驢和豬養好了有回報,但隻是物質金錢上的。子女養好了,就不止這些。當然,養起來也就會更費勁。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心得
不種田就不會有積蓄,沒有積蓄,就會麵臨饑餓。不讓子孫讀書,子孫就會愚蠢,愚蠢的子孫不懂得禮儀,就不會知道回報父母。
前後兩句可打開再合起來讀:由種田不好,儲備就會不足,來告訴大家,子孫作為我們一生的田地,不好好耕種——教育,將來就不會有收獲——沒人孝敬。
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不通今古,馬牛如襟裾。
心得
和你說一席話,好像讀了十年書一樣受教育。人不學知道,不知道古今之事,就跟牛馬穿著衣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