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應當對學校的人員進行群體劃分。如按年齡對教師進行劃分,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其需求不同,其中,青年教師需要加強培養,促進成長;中年教師則已相對成熟,需要學校提供一定的平台以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年紀大的教師則希望穩定工作環境,需要學校的尊重並充分發揮他們的經驗優勢。按職稱對教師進行劃分,講師及以下的教師處在成長期,需要學校幫助創造機會,需要高水平教師給予引領指導;高級職稱教師是學校的核心和骨幹,他們追求的是自我實現的成就需要。按工作內容對教師進行劃分,教學科研人員需要更多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從而在職稱晉升上有更好的發展空間;管理服務人員則更多考慮崗位的重要性和職務的晉升。因此,獨立學院應根據不同群體人員的不同需求,設置教職工不同的激勵方案,實現激勵效用的最大化。同時,還要製訂好規劃,為群體間人員的轉移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政策支持。
3.建立激勵效應的檢驗與反饋機製
激勵效應的檢驗和反饋主要是通過激勵客體的反應實現的。在激勵政策製定時要充分調研,了解教職工的需求,充分保障政策製定的有效性;在激勵行為實施時,要注意收集教職工的動態情況;在激勵周期結束後,要對教職工的滿意度和激勵前後“產出”情況進行對比,並將結果及時反饋。當然,高校的“產出”情況難以量化,可以參照人事考評的結果進行。
第四節 獨立學院的發展適應機製
獨立學院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相應的發展適應機製。其中,規範內部的經費管理機製和建立開放的產學研合作機製尤為重要、一、規範經費管理機製
獨立學院實行“自收自支、自主辦學、自負盈虧”的辦學體製。政府對其很少投入或基本沒有投入,主要依靠財政撥款之外的社會資源辦學,靠教育經營活動帶來的經濟效益自力更生地發展。因此,獨立學院需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建立多渠道的經費籌措機製,以盡可能增加經費來源,同時加強經費管理,降低成本,不斷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市場競爭力。
(一)拓寬經費來源
相比普通高校,學費是獨立學院經費的主要來源,為了使獨立學院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教學、科研需要投入的經費逐年增大,因此,在國家財政沒有投入的基礎上,以學費為主的收入格局必將成為影響獨立學院發展的瓶頸。
要突破這一瓶頸,獨立學院就要進一步拓寬辦學經費來源,真正實現國家政策扶持、學生繳費和社會出資“三位一體”的獨立學院辦學模式,充分調動社會、企業、個人的積極性,通過社會投入、民間集資、科技開發、校辦產業等各種渠道,形成多種形式投入的新格局。這是各個獨立學院辦學需要解決的一個共性問題。
除了學生學費固定收入外,獨立學院還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經費籌措:
產業收入:通過投資創辦的全資產業公司、企業,投資控股或參股的合資企業,在盈利分配中得到收入。
各方捐助:獨立學院從社會及海外等各方麵獲得的捐贈或讚助收入。
專項基金:團體、個人等在學校設立指定用途或非指定用途的基金。
科研收入:通過承接縱向和橫向科研課題而獲得一定的科研經費收入。
貸款渠道:通過各種金融機構獲得的有償還性的資金或由主管部門安排的特定專項貸款等取得的收入。
利息收入:將一些基金,按照“安全、低風險、合法”的原則進行運作,取得一定的利息收入。
銀行信貸:利用信貸資金來進行學院的教學設備、基礎設施等基本建設,有助於緩解學校經費緊張的局麵。商業性銀行對學校提供貸款,看重的是投資效益,這就將市場機製引入了獨立學院經費管理。在信貸資金的使用上,學院應建立和實施約束與激勵機製,加強資金使用的評價與監督,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經費管理機製
1.完善經費使用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