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醫患溝通的實施(5)(2 / 2)

三、醫方與患方所在單位的溝通

臨床診療工作的特殊性使得醫患關係中的信息交流不對稱,這種特定的不對稱關係容易造成醫患關係的不均衡,導致患者處於弱勢地位。而處於弱勢地位的角色往往會給患者帶來病痛傷害之外的心理壓力,使得他們缺乏安全感,誘發焦慮抑鬱、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問題,不利於疾病的診療和醫患關係的處理。患者的工作單位通常是患方社會生活中極為重要的支持後盾,醫院主動與患方所在單位進行溝通,幫助患者建立強有力的社會支持係統,既有助於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獲得更多的心理支持,減輕弱勢心態,保持醫患關係中的均衡,也有利於開通新的醫患溝通渠道,加強患者及家屬對醫療處理的信任和安全感,切實幫助患者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困難,避免非醫療性因素對醫患關係的不良影響。

(一)醫院與患方所在單位溝通的基本步驟

醫療健康信息涉及個人隱私,一般情況下,是否與患者所在工作單位進行聯係需要征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當患者病情危重或者存在顯著的心理行為障礙,其認知推理能力或行為責任能力受損無法作出恰當判斷時,醫院可以征詢其家屬的意見並給予符合患者利益的建議,或根據病情需要在無法聯係到家屬的情況下與患者所在單位進行符合患者利益的溝通,評估患者的意願及所在單位的影響。

評估內容包括:①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及可能帶來的傷殘影響與引發社會歧視的風險;②患者與所在單位的勞動關係及其他社會關係是否會受到影響;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與所在單位或職業工作的關係;④所在單位在疾病診療過程中可能給患者提供的幫助支持;⑤醫患關係的處理能否從患者所在單位的介入中獲益。

(二)實施溝通的方式與內容

與患方所在單位的溝通首先要與其工作單位中有密切聯係的人或部門進行聯係,規模較小的單位或私營企業也可直接與單位的法人代表進行聯係。溝通的主要方式有:

1.直接麵談

醫務人員與患方所在單位委派的人員直接進行溝通,交換患者的相關信息,討論有利於患者診療的措施、對方可以提供的支持,以及進一步溝通的方式。

2.電話溝通

醫務人員與患方所在單位委派的責任人借助電話進行聯係,雙方交換患者的相關信息,表達意願與原則以及其他進一步溝通的方式與可能性。

3.書信溝通

醫院把患者病情及醫療建議等相關信息通過文字資料傳遞給患者所在單位,單位則把患者的工作背景、單位可提供的支持資源與意願反饋給醫院。

4.口信轉達

醫院與患者所在單位之間借助患者及其家屬口頭傳遞相關信息。

根據醫療需要可以同時或先後采用若幹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溝通的內容主要包括:①病情通報:包括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及可能的預後;②醫療方案與措施的風險及其代價(醫療費用);③醫患各方可提供的支持資源及進一步的處理原則與策略;④醫患各方的權利、義務與責任、溝通途徑。

(三)評估患者所在單位的響應與幹預效應

與患者所在單位溝通之後,通常還需要對溝通的效果進行評估,以便為進一步溝通的必要性及溝通內容提供參考依據。評估包括兩個方麵:①評估患者所在單位在經過溝通之後所作出的響應措施是否及時有效,是否為患者及其家屬認可並使患者從中獲得了有益的幫助;②評估響應措施的時效性和進一步溝通的需要,分析影響醫患溝通質量的持久性、下一步溝通的主要議題等等,以確保溝通能夠及時有效,同時還要評估與患者所在單位溝通之後可能產生的對患者利益的潛在影響,如出院之後的生活及工作安排等等。

(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