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醫患溝通常用技巧(1)(2 / 3)

由於隱私泄密而引發的醫患糾紛案件在臨床上也較常見。例如,前幾年發生了一個真實案例:某青年女工在本廠職工醫院就診,醫師診斷為先天性處女膜閉鎖。此病在當地民間稱為“石女”。該經治醫師在與親友閑聊中,無意中透露了該事,不久這一情況被廣為傳播,成為全廠的“新聞事件”,該女青年所到之處常可聽到一陣竊竊私語。此消息不久便傳到其男朋友那裏,男友一氣之下,與其斷絕了戀愛關係。在各種壓力下,該女青年兩次自殺未遂,最後她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按侵害名譽案判該醫師向患者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這位醫生就是因為沒有遵守對患者隱私保密的原則,導致醫患關係破裂,最終走上法庭。

二、熱情

熱情與尊重相比,在態度上更進了一步。尊重是以禮相待,平等交流,富有理性的色彩,而熱情則充滿了豐富的情感色彩。醫生熱情的態度,會讓患者感到自己受到了最友好的接待,有利於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熱情是人際溝通的必備素質,很難想象,缺乏熱情、冷冰冰的交流對治療將是一種怎樣的影響。

醫生對患者熱情的態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初次見麵時對患者這個人的興趣

在初次見麵時,醫生願意認識患者是讓患者感受醫生熱情的關鍵,有效的醫患溝通是建立在對患者個性範疇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而並不隻是對患者軀體症狀的了解。因此,在接診的開始階段,花一點時間詢問一些患者的個人情況,了解對方是個怎樣的人,這樣既能讓患者感受到醫生的熱情,也能幫助醫生預見患者的問題之在。所以初次見麵時,醫生不應該無視患者的一切而“直奔主題”,還沒等患者坐穩就問:“哪裏不好?”醫生在見到患者時可以主動、親切地先詢問患者“是不是很熱”、“需不需要喝水”、“是怎麼過來的”、“路上的情況怎麼樣”等等問題,消除患者緊張不安的心情,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使診治工作更加人性化。

2.交流過程中對患者的在意

醫生的熱情是否發自於內心,體現在與患者交往的舉手投足之間,貫穿於整個醫療過程中。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醫生對患者敘述的傾聽、對患者非言語信息的關注、回答患者疑問時的不厭其煩和循循善誘等等,都能讓患者體會到醫生對自己的在意,感受到醫生的熱情,這會大大激發患者與醫生的合作願望。譬如,如果發現患者緊張,語無倫次,醫生可以體貼地讓患者先平靜一下,主動說一些輕鬆的話題,等患者放鬆後再讓其慢慢敘述。又譬如,一位特別關注自身健康的女性,一直纏著醫生詢問有關自身疾病的問題,即使她的病根本沒什麼大礙,醫生也應該注意到這個患者的特點,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疾病的現狀、治療和預後。相信這個患者在得到醫生耐心而詳細的解釋之後,會對自己戰勝疾病更有信心,而不是抱著一大堆疑惑,回到家後還一直擔心自己的病情,終日鬱鬱寡歡。

3.在交流結束時,對患者的支持和鼓勵

醫生在診治結束的時候,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站起來,送患者出門,並和患者握手告別,感謝患者的配合,重複重要的醫囑,並相信患者一定會照顧好自己,使患者感受到醫生的熱情,體會到來自醫生的信任、支持和鼓勵,這將會極大地激發患者參與治療的積極性。

三、真誠

真誠是指在醫療過程中,醫生以“真正的我”出現,不帶麵具,不把自己藏在專業角色後麵,而是表裏一致、真實可信地置身於與患者的關係之中。在前麵提到的尊重也是以真誠為基礎的,醫生對患者真誠,自然能讓患者感到被尊重。真誠在醫患溝通中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可以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氛圍,患者感到自己被接納被尊重;二是醫生的真誠坦白為患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使患者因此而受到鼓勵,以真實的自我和醫生交流,即使是一些涉及病情的隱私也可以坦然地告訴醫生,促進醫患融洽,從而有利於疾病診治。

醫生對患者真誠的態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表達真誠貴在真和誠,不應有掩飾和虛假,但也不能簡單地把真誠與心直口快、實話實說等同起來。有些醫生不管對方感受如何,自以為怎麼想就怎麼說才是真誠的,盡管他說的是真話,但並不等於真誠,因為這樣做可能使對方感到不快,甚至受到傷害。真正的真誠必須從愛心、善意出發,替對方著想,表達不愉快感受時要注意對事不對人,尤其不要對其人格進行評判,比如“你這個人真是蠻不講理”、“你這樣做真讓人討厭”、“你這種人到哪裏都會是不受歡迎的”等。盡管這些很可能是醫生當時真實的感受,但從有利於醫患溝通看,不宜這樣直接的表達,以上三句可以改為:“我覺得你剛才說的和我理解的不太一樣,感覺你隻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是這樣嗎?”“你這樣做可能會讓人接受不了,從而有可能對你產生不良的評價。”“你的有些言行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誤解,從而引起矛盾。不知我的這種感覺對不對?”這樣的表達,既避免了給人貼標簽和過分概括化、絕對化的判斷,又很好地體現了醫生對自己感受的恰當處理;既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又很好地給患者起到了榜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