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7‐8醫生通過驗證以達到更準確的共情
醫生:看來您很擔心自己可能和媽媽姐姐一樣患了膽石症,如果是真的話,也希望像姐姐一樣接受手術治療,是不是?
患者:噢!不是的,我是擔心自己患了膽石症,但我特別害怕手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特別希望您能幫我想想辦法,盡早治療,以避免最後需要手術。因為我聽說早期治療的話藥物也很有效,所以我今天特地來看病了。
醫生:是這樣啊!我明白了。
3.表達共情要因人而異,適時適度
麵對不同狀況的患者,表達共情應該有所不同。比如,一位把訴說作為目的的患者與一位把訴說作為提供資料手段的患者比較,前者更需要共情。一般來說,情緒反應強烈的人與情緒穩定的人,表達比較雜亂的人與表達清楚的人,尋求理解願望強的人與願望平平的人,前者應給予更多的共情。共情的程度應與患者的問題程度、感受程度相適應,過度,會讓人感到醫生小題大做;不足,則會讓人覺得被理解不夠。因此,表達共情要考慮患者的個性特點和文化背景。
案例7‐9患者家屬被告知病理檢查結果為惡性腫瘤,醫生表達共情不足
患者:天啊,怎麼辦?雖然之前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當您真的告訴我,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無法接受!
醫生:是的,你的感受我能理解。不過現在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極高,你看,旁邊那床的患者也是惡性腫瘤。唉,看開點吧!
醫生簡單的共情,會讓患者感到他其實並不關心自己,並不能理解自己的痛苦,隻是簡單地敷衍自己。
案例7‐10某中年婦女被查出患子宮肌瘤,醫生共情過度
患者:怎麼會患上這種病呢?那我下半輩子該怎麼辦啊?
醫生:是啊,這以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要做手術趕緊切掉才行啊,還得拿去做病理檢查,如果是良性的還好,萬一是惡性的還得再清掃並且接受化療。這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啊,你可千萬要挺住啊!你的孩子正準備高考呢,可別影響了他的學習啊!家裏的活以後也別幹了,要好好休息,希望你的丈夫能體諒你,不要跟你吵架才好啊!
在患者隻是子宮肌瘤的情況下,如此從患者角度考慮問題,理解她的痛苦,以及生病對其家庭的影響,很可能會暗示患者,使其情緒更加糟糕,並開始擔憂起自己的病情。原本並不會致命的疾病,很可能被這樣的共情強化成致命的。
4.表達共情要善於使用軀體語言
表達共情時除了用言語表達之外,還得借助非言語行為,如目光、麵部表情、身體姿勢、動作變化等等,有時運用非言語行為來表達共情比言語表達更簡便而有效。在醫患交流中應重視把兩者結合起來,具體詳見“非言語行為的運用”部分。
5.表達共情要善於把握角色
醫生在表達共情時要避免過分沉浸在對方的情景中,表現為與患者同喜同悲,完全忘了自己的角色身份。這樣容易使醫生喪失客觀公正的立場,對診斷和治療產生錯誤的判斷。
醫生在表達共情時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要做到體驗患者的內心“如同”體驗自己的內心,但永遠不“就是”自己的內心,這才是共情的真諦。
6.表達共情應考慮到求助者的特點和文化背景
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醫生向患者表達共情、理解、支持的形式也不一樣。比如,在西方發達國家,會以擁抱、親吻臉頰等表示友好、理解、支持和共情;而在中國,是不能被患者接受的。一般同性之間可以有某種身體接觸,比如握手、拍拍肩膀等,以表達共情。異性間使用身體接觸則有些不合適,尤其男性醫生對年輕女性患者更應該注意共情的表達方法,不但不能用身體接觸,甚至連共情時需要用的眼神都應該注意,不要讓女患者誤會成對她的騷擾。
三、積極關注
積極關注(positive regard)是指醫生對患者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麵予以關注,從而使患者擁有正向價值觀;也可以理解為醫生對患者在言語和行為方麵的積極成分給予肯定和強化,使患者積極正麵的方麵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積極關注可以很好地促進溝通,同時有助於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可以使患者形成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利於疾病的康複。就像俗話說的那樣,“積極的心態是一劑良藥”,因此,積極關注是醫患溝通中重要的行為性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