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醫患溝通常用技巧(4)(1 / 3)

當然,積極關注要用得恰到好處才會有價值,否則適得其反。在使用積極關注技巧時,常常要注意避免以下兩點:

1.盲目樂觀

如果醫生片麵理解積極關注的含義,表現出對患者的過分樂觀,有時反而會延誤對疾病的及時治療。譬如,對於患有宮頸炎的患者,醫生為幫助其建立一個積極樂觀的信念,消除其對疾病的恐懼,出於善意地告訴她:“這個病沒什麼大不了的,你的程度還很輕,隻要回去好好用藥是可以完全治好的。”同時卻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個人衛生、飲食、睡眠以及情緒等對此疾病的影響,使得患者沒有足夠認真地對待此疾病,結果導致病情惡化。醫生運用積極關注技巧,目的是要把患者的注意力從隻注意疾病帶來的負麵影響轉到能客觀分析病情、不誇大這些負性影響、能正確地麵對,並樹立與疾病抗衡的信心上來。

2.過分悲觀

與上麵的盲目樂觀相反,有些醫生在與患者的交往過程中出現另一種極端現象。譬如,常常會真心地對患者說:“你的病很嚴重,如果不及早治療,情況會越來越糟糕,很可能導致各種的並發症……”或許醫生的話反映的情況是事實,醫生的初衷是希望患者能夠重視自己的健康,加強其治療依從性。但是如果過分地使用這種方式,患者就會越來越消極,對自己的病越來越沒有信心,最終甚至會放棄治療。因為這種消極的信念是從醫生那裏得到的,這種權威性的暗示會讓患者感到更加無助和迷茫,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本來在疾病的困擾下就很痛苦,如果在醫生那裏也看不到希望,隻能增加患者的無助和消極情緒,進而更加影響治療。

案例7‐11醫生對心絞痛患者的積極關注

患者:醫生,我得了這個病是不是很危險啊?我很害怕,說不定哪天會突然死去。

醫生:我很能理解您現在的心情,但是您之所以這樣擔心是因為您對這個疾病還不太了解(共情)。

患者:是嗎?那您可以給我解釋一下嗎?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此時醫生不同的反應會對患者造成的影響。

醫生A:可以的。心絞痛是由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所致的心肌暫時缺血、缺氧造成的,多由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陰雨天氣等引發。你的病情並不算很嚴重,這次發作主要還是因為情緒過於激動的緣故。你看,你的其他檢查都沒問題,說明你的身體素質很好,回去以後隻要注意休息就可以了,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

患者:真的嗎?那太好了,我回去隻要好好休息就行了,不用擔心了!

醫生A表現的是盲目樂觀。

醫生B:好的。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致的臨床綜合征,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常發生於勞累或情緒激動時,持續數分鍾,休息或用硝酸酯製劑後緩解。出現心絞痛後要及時處理,上次有個患者,是位56歲的女性,每天早上都爬山鍛煉,有一天爬至半山腰時突感胸痛、胸悶,休息10分鍾後緩解,到醫院檢查,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前降支狹窄、回旋支狹窄,經冠狀動脈球囊擴張及置入一枚支架後未發生心肌梗死,目前心功能良好,生活質量也很好。而另一位40多歲的男性,胸骨後疼痛強忍著拖過去了,根本就沒在意,次日還正常上下班,幾天後在上班途中突然出現胸悶、胸痛、氣短,再去醫院,被診斷為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已形成,後悔莫及。

患者:這麼可怕啊,那我一定要很小心哦!

醫生:是的,你自己平時一定要注意,一旦發生就要立刻到醫院來急救。

患者:好的好的,我一定會非常注意的,稍微有點不舒服我就過來!

醫生B表現的是過分悲觀。

醫生C:沒問題。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的缺血與缺氧所致的臨床綜合征,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常發生於勞累或情緒激動時,持續數分鍾,休息或用硝酸酯製劑後緩解。您的病情目前屬於1級(也就是最低等級),又是屬於穩定性心絞痛,即病情較穩定,心絞痛發作的頻度、誘因,疼痛的部位、性質及持續時間等大致相同,多數患者能預知在什麼情況下(如走多遠、走多快、上多少台階等)會發生心絞痛。

所以您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您不必如此擔心自己隨時會有意外發生,通過規範的治療,充分建立側支循環後症狀可以緩解或長時間不發作,甚至消失。但是也必須重視自己日常生活有規律,避免那些可以誘發心絞痛的因素,像過於勞累、情緒波動等。相信您一定可以調理好自己的生活,控製症狀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