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醫患溝通常用技巧(4)(2 / 3)

患者:謝謝您的指點,您說得太有道理了,我很有信心能戰勝這個疾病!

醫生C表現的是積極關注。

總之,要正確有效地運用積極關注,首先醫生要做到實事求是,不能無中生有,否則患者會感到醫生是在用虛假的語言安慰自己。醫生要善於挖掘患者身上的資源,對患者的光明麵多加關注,多給患者樹立樂觀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當然,醫生平時也應該關注自己的優點與潛能,注意培養自己積極樂觀的態度,隻有這樣,才能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做到積極關注。

四、非言語行為的運用

在言語出現之前的數百萬年裏就建立了古代社交、情緒和認知的符號,目前言語溝通是人類最普遍的溝通形式,但在實際交際中言語和非言語成分是混在一起的,在文字之外還有一些隱藏的、感官維度上的信息傳遞。心理學家的研究還發現,脊椎動物的言語在溝通中隻起到方向性或規定性的作用,交流中的絕大部分信息是通過非言語媒介傳遞的。交流雙方的接觸包括兩個部分:內容部分和相關部分。內容部分由言語表達主題內容,相關部分提供了解釋內容的框架,多為非言語形式,所以往往被錯認為是輔助性或支持性的角色。其實非言語溝通才能真正反映出說話的準確思想和感情,在溝通中起到支持、修飾或否定言語行為的作用。

(一)非言語行為的常見特性

非言語溝通是以人體言語(非言語行為)作為載體,即通過人的目光、表情、動作和空間的距離等來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情感表達= 7%言詞+38%聲音(音調)+55%表情動作(包括麵部表情、形體姿態和手勢等),其中高達93%的溝通是非言語性的,可見非言語溝通在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中的重要性。要自如地運用非言語行為,首先應當了解非言語行為的一些常見特性。

1.信息溝通的多渠道性

非言語信息溝通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表達,可以通過反應時間、身體、聲音和環境等進行傳送和接收。

(1)反應時間。指信息發出者所發出的信息被信息接收者接收到所需要的時間。反應時間是一個很常見的非言語信息。例如,一位家屬來到護士台,想了解患者的有關情況,可是他在那裏足足等了幾分鍾才有護士注意到他並接待他。護士的反應時間使這位家屬可能接收到一個負麵的非言語信息,即護士不關心患者。

(2)身體言語。身體是傳遞非言語信息的另一個渠道,在溝通過程中通過身體的外觀、姿勢、步態、麵部表情、目光的接觸、手勢以及觸摸等豐富多彩的信息進行傳遞。

(3)聲音表達。非言語信息同樣可以通過聲音的渠道傳遞,如語調、語速、聲音的大小等。這就要求在醫院內不能大聲喧嘩,講話聲音要低;與患者交談的時候主要是聽,不要輕易打斷患者的講話,要用簡單易懂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要過多使用患者不容易理解的專業名詞;應該盡量避免直接否定患者的意見,改用婉轉的表達方式。如果能夠穿插幽默的逗趣,不但能夠活躍氣氛,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必須注意對方的承受能力,並掌握好時機和分寸,否則會產生很壞的副作用。

(4)環境參與。環境同樣在傳遞著一種實實在在的非言語信息。因此,醫院所有地方都要清潔整齊,候診室要寬敞明亮,空氣新鮮;桌麵和治療台麵盡量不放或少放東西,尤其是治療用的器械和材料;地麵不要有丟棄物品和水漬;任何地方發現有汙垢就要及時擦洗幹淨,發現有破損就要立即修補。患者診治結束後,應立即打掃診室,將台麵清理幹淨,把椅子和照明燈恢複到固定位置,使患者進入診室的時候不會有“我是在用別人用過的東西”的感覺。

而對於作為醫療告知的特殊環境,更應該有特殊的布置,例如考慮到患者情緒宣泄的需要,備有紙巾等物品。

2.信息溝通的多種目的性

非言語溝通有時可用來加強言語信息的含義,也可以用來解釋言語行為,甚至可以用來管理醫護作用的時間。如醫生用眼睛匆匆看一下自己的手表,這一非言語行為向患者發出了一個清晰的信息:雙方的談話馬上就要結束了。

3.信息表達的無意識行為

盡管有時非言語行為是根據某種目的被有意識地選擇的,但多數情況下,非言語行為是無意識的。所以醫務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時,注意識別患者的非言語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患者談到某些由於文化方麵的原因而不便說出的要求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