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醫患溝通常用技巧(5)(3 / 3)

言語溝通是一種技巧性很強的溝通方式,通常會用到提問技術、解釋技術和指導技術。

一、提問技術

提問在病史采集、醫患會談等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適當的提問既可以避免讓喜愛傾訴的患者反複訴說自己的不適,也可以了解緊張、羞澀、不善言辭的患者最真實的情況。正確而有技巧性的提問既不會使患者覺得不舒服、不想回答,也不會給患者反複重複自己病情的機會;既可抓住重點,又能節約時間。一般來說,常用的提問方式主要分為兩種:開放式提問和封閉式提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與患者交談時,要盡量避免審問式提問,不要讓患者感到自己像是犯了錯誤一樣被醫生一句一句地審問。

(一)開放式提問

開放式提問通常使用“什麼”、“如何”、“為什麼”、“能不能”、“願不願意”等詞來發問,讓患者就有關問題給予詳細的解釋和說明。開放式提問應該建立在良好醫患關係的基礎上。

沒有良好的醫患關係,這種提問就容易使對方產生疑慮,有被窺探的感覺,即使當事人對問題能一一做出回答,其真實思想也許仍有很大程度的保留。另外,醫生的神態、詢問的語氣等也是應該注意的。即使是同一個問題,由於不同的語氣和神態,患者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影響到雙方良好關係的建立。

一般來說,用“什麼”提問往往能獲得一些事實資料,如:“你的嘔吐物裏包含什麼,你當時注意了嗎?”而用“如何”提問往往牽涉某一件事的過程、次序或情緒性的事物,如:“(問患者家屬)當他出現剛才所說的症狀時,你在家裏是如何處理的?”用“為什麼”提問則可以引出一些原因的探討,如:“你知道嗎,喝酒為什麼對你的胃有這麼大的傷害?”當然,在問診的時候不能僅限於用固定的某種方式提問,這會失去了解患者各個方麵的機會,所以雖然同樣是開放式提問,但仍然要結合起來使用,這樣效果才會最佳。

(二)封閉式提問

封閉式提問通常使用“是不是”、“對不對”、“要不要”、“有沒有”等詞,而回答也是簡單的“是”或“否”即可。這種詢問常用來收集資料並加以條理化,以澄清事實,獲取重點,縮小討論範圍。當患者的敘述偏離正題時,用來適當地中止其敘述,並避免會談過分個人化。但是如果過多地使用封閉式提問,就會使患者陷入被動的回答之中,可能導致醫生憑借自己的經驗和主觀印象做出診斷而忽略了患者其他方麵的感受,也可能導致診斷的不準確。這種封閉式提問如果提問得不恰當,會有花費了大量時間而不得要領的尷尬情況出現,畢竟還是患者最了解自己的病情。所以,在病史采集等需要和患者會談的時候,必須結合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提問方式,適當地使用才能達到最好效果。同時,作為醫生一定要記住:提問是為了了解病情而不是求證,要相信患者的“告訴”。

案例7‐12門診第一次接待患者時醫生可以使用的提問

醫生:您好,請坐。有什麼地方不舒服嗎?(用“什麼”提問,意在獲取一些資料,屬於開放式提問)

患者:醫生您好,我覺得胃不舒服。

醫生:是不是胃痛?(用“是不是”提問,澄清不舒服的具體種類,屬於封閉式提問)

患者:是的,每次吃完飯就覺得胃痛。

醫生:是什麼樣的一種痛?絞痛還是脹痛?(用“什麼”提問,獲取資料,屬於開放式提問。用“絞痛還是脹痛”意在澄清疼痛的性質,屬於封閉式提問)

患者:這個……我也分不清,反正我就是覺得不舒服,覺得痛!

醫生:那麼,當你胃痛的時候,你都是如何度過的呢?(用“如何”提問,想了解整個胃痛的過程,屬於開放式提問)

患者:我一般躺在床上休息,或者吃一些治胃痛的藥。

醫生:你都吃的什麼藥?(同樣,用“什麼”提問,屬於開放式提問)

患者:……

醫生:除了胃痛,還有別的症狀嗎?比如說,惡心、嘔吐、反酸什麼的?(開放結合封閉,既讓患者思考,也給患者做了提示)

患者: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