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醫患溝通常用技巧(6)(2 / 2)

患者: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醫生:其實過了青春期,心悸現象就會漸漸消失。如果你為這個背上思想包袱,豈不是很多餘麼?

患者:是的,現在我不擔心了。

三、指導技術

指導即醫生運用自己的醫學專業知識直接指示患者做某事、吃某物以及一些健康方麵的注意事項。指導是醫生對患者影響最為直接和明顯的一種技巧。譬如,眼科醫生會指導患者如何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用眼衛生,以防治沙眼等常見的眼部感染;皮膚科醫生則會運用專業知識指導患者如何預防和治療皮癬、皮膚幹裂、青春痘等問題。當然,外科醫生還可以指導患者了解術前術後的注意事項,怎樣做會使手術更加成功、預後更加好等等。

使用指導性技巧的時候,醫生應該十分明確自己對患者指導些什麼以及效果怎樣,敘述應該清楚,要讓患者真正理解指導的內容。同時,不能以權威的身份出現,強迫患者執行,若患者不理解、不接受,效果就差甚至無效,還會引起患者的反感,甚至與醫生產生矛盾,最終引發醫療糾紛。另外,還要注意指導時的言語和非言語行為,這些都會對患者產生影響。在言語行為中,應該盡量使用規範的常用語,言詞簡潔明了、通俗易懂,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同時體現出醫生對患者的尊重和關心。而在非言語行為中,眼神、目光的接觸、姿勢、體態、距離等細節都是患者比較敏感需要醫生注意的地方。就像在前麵非言語行為中談到的一樣,眼神應該是關切的,目光要有短暫的接觸,距離可以保持在一個比較近的範圍內,以體現出醫生對患者的關心和照顧,姿勢、體態等應自然、親和,讓患者感到溫暖和被關心。在這種狀態下的指導,往往會有令人滿意的效果。

案例7‐14醫生向即將出院的糖尿病患者和家屬做平時生活習慣方麵的指導醫生:(對家屬)回去要多關心他,避免讓他情緒激動、緊張,好心情對糖尿病的恢複是有很大幫助的。

家屬:好的,醫生,您放心吧。

醫生:(對患者)回去按時按量吃藥,這個能做得到嗎?(微笑,用肯定的眼神看著患者)

患者:可以,醫生,我會按時按量吃藥的。

醫生:很好,那我再教你一些飲食上的注意事項,你要牢記哦!(認真的麵部表情)

患者:一定!

醫生:回去後一定要嚴格控製飲食,做到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質按比例合理攝入,保持營養平衡。這個要你家屬一起配合你(轉頭用詢問的眼神看家屬,直到家屬點頭或給出肯定的答案)。另外,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煙酒都要戒掉,這個做得到嗎?(認真的麵部表情)

患者:醫生,我這個煙已經抽了二十幾年了,癮實在太大了,恐怕一時半會是戒不掉了……這個能不能商量下?

醫生:那你和你自己的身體先商量下,看它答應不答應嘛!(善用幽默化解不必要的衝突)

患者:可是……我真的是一下子戒不掉啊,這陣子住在醫院裏不能抽煙,我真是憋死了,第七章 醫患溝通常用技巧153現在我隻想趕緊出去好好抽一口!

醫生:煙癮如果真的這麼大,強迫戒煙也是對你生活質量的一種損害。你不妨試試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開始戒,首先減少吸煙量,直至可以不吸。(認真的、關心的麵部表情)

患者:太好了,醫生,我一定少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