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醫患溝通常用技巧(7)(2 / 2)

4.不評價他人的診斷和治療

由於每個醫院的條件不同,醫生的技術水平不同,對同一疾病的認識不同,因而對同一疾病的處理也就不同,更何況疾病的發展和診斷治療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所以在和患者的交流過程中,醫生如果草率地評價他人的診斷和治療,很容易引起患者的誤會和不信任,甚至引發醫療糾紛。

5.言語表達要簡潔明確

醫患溝通要求言語表達清楚、準確、簡潔、條理清楚,避免措辭不當、思緒混亂、重點不突出等情況;要充分考慮對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的言語表達,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例如,一位腫瘤科醫生對患者家屬說:“你父親得的是未分化黏液腺癌,和一般的腫瘤預後不一樣。”患者家屬會感到一頭霧水,根本不理解醫生在說什麼。一項綜合資料表明,患者不遵醫率多達38.6%~54.6%,其中30%~60%的患者是對醫囑的內容理解不清和對醫生的釋疑不滿意。醫患交流時,盡可能用簡單明了的詞語談話,必須使用專業術語或生僻詞語時應反複解釋,直至患者聽懂、理解為止。據調查,用如此方式的談話,可以提高5%~20%的遵醫率。

下麵是一些在醫療各環節中能起到正確溝通作用的常用語句:

您好,請坐,請問哪裏不舒服?

您是第一次來我們醫院看病嗎?

您請放鬆,不要緊張,讓我為您做個檢查。

不要急,慢慢說。

放心,我們會認真研究您的病情,並製訂一個適合您的治療方案。

回去後請按要求服藥,在這個過程中如病情有任何變化可隨時來就診。

您今天好些了嗎?昨晚睡得怎麼樣?

服藥後有什麼不舒服嗎?這裏的環境您還適應嗎?飯菜還合胃口嗎?

今天(明天)我們為您安排了檢查(檢查名),請您按要求做好準備(空腹、灌腸等)。這種治療(檢查)基本上是安全的,您不必緊張。

這項檢查需要您的配合,請深深吸氣(屏氣或者其他要求)。

下麵是一些會傷害到患者的忌語:

你怎麼回事,怎麼連自己的病都講不清楚!

把衣服脫了,動作快點,躺在檢查床上!

你為什麼不聽醫生的話?下次再這樣就不要來看病了!

不檢查,責任你自己負。

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到底聽誰的?

我已經交代得夠清楚了,你怎麼還不明白?

我們隻管看病,其他事情管不了。

你看了那麼多醫院不也沒看好嗎?我又不是神仙。

不要動,忍著點,哪有治療不痛苦的。

這個字一定要簽,否則沒人敢為你開刀。

你家裏人呢?怎麼這麼不負責,把你往醫院一送就不管了!

沒事不要亂跑,在自己的床上待著!

該說的我都說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綜上所述,良好的醫患關係的建立有賴於一些必要的交流技巧,但最重要的是醫生真正為患者著想的心意。真誠是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相信在醫患關係中,醫生對患者真誠的關愛,終將贏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張蓉朱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