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子一聽有上古丹方,興奮得兩眼放光,連忙接過卷軸,與其他人一起瀏覽了一遍,見上麵篆字縱橫,古意頗濃,且有許多不甚明白的地方,便也信以為真了。
隨後,富家子與列位方士便開始細細品研起這張丹方來。經過半日的反複探討爭論,眾人一致認為已經掌握了卷軸中的內容,而富家子在其中出力尤多,這也讓他相當自得。
既然已經勘透丹方,那麼提煉丹丸便勢在必行了,富家子又包攬了各種材料的收集工作,隻是隨手一揮,便讓下人於縣中各藥材店搜羅去了。
很快,材料也都準備妥當,富家子自然也就成了操作者,於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方法,於丹鼎中開始了煉丹。
過程倒也並非一帆風順,期間出過一些小的意外,不過都被富家子想辦法解決了,待到出爐時,一共煉出了五顆丹藥。
望著這五粒辛苦得來的“仙丹”,富家子簡直興奮得無以複加,徐文長見此情形先是點點頭,後又搖搖頭,然後上前說道:“既然仙丹已出,自然給有資格品嚐之人品嚐,在座之人輩分都差不多,不若先予道兄的父母如何?”
富家子對此自然是沒有意見的,而其他方士抱著讓人試丹的想法也沒反對,於是叫來父母過來品丹。
在接到徐文長暗中給的眼神後,富家子的父母十分爽快地吞下了丹丸,然而過不一會兒,二人突然渾身抽搐,狀若瘋狂,隻一盞茶的工夫,便蹬腿撒氣了。
眾位方士見出了人命,各個腳底抹油,溜之大吉,隻剩下一個徐文長,外加呆若木雞的富家子。
徐文長遂大聲歎氣說:“你能看懂古篆的丹方,且能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將之煉出,可見乃是天資甚高之人,若是用在讀書上定然前途無量,可惜卻用錯了地方,倒還不如一生平庸無為了。”
富家子聽了此番言論,於是嚎啕大哭起來,跪在父母的“屍首”前泣不成聲。
徐文長見其哭得傷心,似有悔不當初之意,便知計策有效了,遂斷然大喝道:“不孝之子,你可知錯?你父母生你養你,便是讓你將才華浪費在此等害人方術之上嗎?或是讓你濫交滿口胡言亂語的所謂化外方士嗎?”
富家子涕淚橫流道:“我知錯了,可是父母已去,無濟於事啊!”
徐文長見狀笑道:“二位叔嬸,其人已悔悟,還不快起來!”
隻見富家子的父母立刻“醒轉”過來,與富家子抱在一起痛哭失聲。
從此以後,富家子改了性子,專心讀書,很快就考取了功名。
點|睛|智|慧
聰明才智若是運用得當,不僅可以為自己博得福利,更能夠為大眾謀得幸福。然而,若是將聰明才智用在了不恰當的地方,不但起不了正麵效果,反而會遭到禍害,不僅使自己受損,更會給他人帶來危害。因此,相比起這種為禍的聰明人,那些拙愚的老實人反而更加有用得多,至少他們是實實在在地埋頭苦幹,言行皆是踏踏實實。
朋友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那些隨意濫交朋友的人,久而久之受到這些俗氣之人的熏染,縱使原本是良材美玉也會被汙穢得麵目全非,最後墮落到一事無成。因此,有精力去濫交朋友還不如悶頭讀書,至少讀書讀到的都是有益的東西,最後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第九節 親益友,遠小人
老祖宗說話
何者為益友?凡事肯規我之過者是也。何者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哪種人才稱得上是對自己有益的朋友?凡事能夠指出我的過錯並規勸我改正的人便是了;哪種人又稱得上是小人呢?凡事都以一己之私為出發點行事的便是小人。
過來人的故事
有個縣中的主簿好交朋友,且完全不加分別,自認為朋友當然應該是多多益善。也因此,他的朋友中三教九流之輩皆有,常常相邀一起在酒樓中胡吃海喝,吹牛打屁。
主簿的妻子將這些事情看在眼裏,心中覺得長此以往必有不妥,便想勸勸自己的丈夫。於是有一天,好不容易逮到丈夫沒有應酬,便對他說:“我說當家的,雖說交朋友沒有錯,可是你這樣不予甄別,來者不拒,恐怕也不是存世之道吧。”
主簿見妻子數落自己,有些生氣地說:“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麼?這世道便是人情為先,少了朋友幹什麼事都不好使。我現在這樣廣泛地結交朋友,散播人情,雖說有些人情一時用不上,但指不定什麼時候便會派上大用場,古有孟嚐君門下雞鳴狗盜之輩,便是最好的說明。”
主簿妻子又道:“我倒並不是說你廣泛結交朋友不好,而是希望你能分清哪些是真正對你有幫助的益友,哪些是完全無謂的小人。這些你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才行。”
主簿仔細想了想妻子的話,覺得有些道理,雖說廣撒網是不錯,但做到心中有數也是理所應當。於是點點頭說:“夫人言之有理,不過我的朋友這麼多,又該如何甄別呢?”
主簿妻子說:“我聽聞說,凡事肯規我之過者為益友,凡事徇己之私者為小人。不如以一錯事對外宣揚,且看你那些朋友都作何反應,便能知曉何者為益友,何者為小人了。”
主簿點頭道:“不錯,此事可為,當是妙計,夫人果然是我的賢內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