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後不久,陳幕僚便以穩健的下法逼著來人幾次改變棋路,至中盤,於中央屠殺對方“大龍”,來人額頭汗水就沒有停止過流淌。
收起棋盤後,陳幕僚平靜地對來人說:“我始終堅持我的棋路,因此而能步步為營,而你多方變幻,委曲求全,最後卻仍落得被屠大龍的結局。現實中我亦認為如此,以正理去勸解刺史大人,我問心無愧,守住了原則,此心至誠。縱使一時不被刺史大人所接受也無妨,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像我這樣的人不見得就笑不到最後。”
來人見陳幕僚仍是“死心不改”,唯有搖頭惋惜道:“不聽人言,遲早要遭殃。”說完便無比遺憾地走了,隻留下陳幕僚於晚霞中獨自品茗。
隨後的日子裏,陳幕僚果然如他所言,仍然堅持直言相諫,好幾次將刺史氣得幾乎要趕走他。而在一次調兵探討中,陳幕僚又直言指出刺史的一處錯誤,而此處錯誤其他人皆是附和刺史,由於有大多數人的讚同,刺史打算一意按自己想法來,對陳幕僚更加地不滿了。
不過,事實證明刺史的想法的確有問題,此次出兵剿匪不但損兵折將,連其本人都差點折在了裏麵。此次教訓之後,刺史對陳幕僚的看法完全轉變了過來,並當著眾人的麵褒揚他說:“我手下這麼多人,唯有你能夠以誠待我,今後在我麵前,你但可直言不諱,我決不負你!”
點|睛|智|慧
有人以為,對他人說真話沒用,反正別人也不會聽,不僅白費了一番好心,說不定還會招來別人的記恨,得不償失。因此便委曲求全,違背事情的真理而一味地迎合別人,讓別人高興。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害人害己的態度,因為不肯對別人直言講理,導致其無法正視自己的錯誤。任由錯誤發展下去,不僅給別人帶來危害,甚至還會損傷自己與別人的關係。而若是直言相勸,自己問心無愧,別人也會因為一番正確的見解而對自己的錯誤有所警惕。
在對待別人時,隻要誠心到了就可以了,不必急匆匆地去表白什麼。所謂高山常在水常東,縱使別人一時想不通,日子久了,自然會明白你的心意。
圍爐夜話(原文)
清·王永彬
序
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
餘識字農人也。歲晚務閑,家人聚處,相與燒煨山芋,心有所得,輒述諸口,命兒輩繕寫存之,題曰《圍爐夜話》。但其中皆隨得隨錄,語無倫次且意淺辭蕪,多非信心之論,特以課家人消永夜耳,不足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則幸甚。
鹹豐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書於橋西館之一經堂
心得
夜裏閑著無事,一邊烤紅薯,一邊跟家人兒孫輩講人生心得,隨講隨記,就成了這本《圍爐夜話》。這是作者王永彬的自謙,卻也道出了這本書的特點:語言通俗,立論平和,不故作驚人語。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功夫。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隻要勤。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心得
古人講求心性修養功夫,強調自我反省,檢討每日行為的對錯、得失,這樣才能有進步。惕,警惕,戒懼。厲,自我磨練。
與朋友交遊,要學人的長處,即“見賢思齊”。讀到智慧句子,必須身體力行,否則讀了也是白讀。
既然窮,就數著錢過日子吧,這是現實所迫;勤能補拙,這是著眼於未來,讓人看到希望。
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用功。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話而殺身。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善謀生者,但令長幼內外勤修恒業,而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審定章程,而不必利於己。
心得
“代人作想”,也就是換位思考。
“信”是立身之本,人無信不立;“恕”是寬恕、寬容,不懂得寬容的人,隻會路越走越窄。
會說話,會處人緣,這些是現代社會交際中很吃香的長項,有則更好,沒有也不必自卑,蘇秦的例子是一個極端。但與人交往,畢竟還是要以誠為先,嘴笨一點也沒關係。
人人都想發財,但錢多了,未必就更安全、更快樂、更幸福。關於財富的問題,後麵還有很多地方會講到。
待小人宜敬,這是很實用主義的處世經驗。敬,一是可以化解小人的敵意,二是敬而保持距離。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困窮之最難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於德行,不僅文章。
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人心統耳目官骸,而於百體為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人麵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終身無安逸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