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反擊策略讓你瞬間擊垮對方(2 / 3)

禮儀人士要這樣表達“憤怒”

人際交往中,不管是同事間,還是朋友間發生了矛盾,如果直接用語言表達出我們的憤怒或者不滿,往往會讓氣氛變得尷尬,傷害彼此間的感情。這個時候,不妨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你的憤怒,而你仍然不失禮儀人士的身份。

肢體語言即身體語言,是指通過頭、眼、頸、手、肘、臂、身、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來傳達人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心理學家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意無意地通過肢體語言表達思想,比如說皺眉、搖頭、雙手交叉、蹺二郎腿、眼睛看向別處、叉腰、晃動拳頭、點頭、環抱上臂、眉毛上揚,等等,不同的肢體語言代表了不同的心理活動。

在有的場合,我們即使很生氣,也必須克製自己,但往往我們的肢體語言也可以表達出我們的憤怒。比如說環抱上臂、眉毛上揚、皺眉、雙手放在背後、眯著眼、來回走動,等等。這些都在無形中向別人傳達了我們的憤怒信息。

在商務活動中,有的公司或者客戶趾高氣揚,提出很多無理的要求,或是用尖酸刻薄的話挑剔對方的工作,無視對方的努力。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直接和對方發生爭執,不僅會讓情況惡化,還會影響公司的利益。這種時候,不妨保持風度,客氣地和對方交流,但你的肢體語言要表達出你的憤怒。“對於貴公司,我們早有耳聞,我們也知道這次的接待工作有些方麵沒有做到位,對於您的批評和建議,我們會虛心接納並努力改進。”在你說話的同時,可以揚起眉毛,並且握緊拳頭。

在談判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當對方對你所在的公司提出的要求和條件不滿的時候,常常會環抱上臂,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表達憤怒和不滿的肢體語言。即使對方並沒有從言語中表達出自己的憤怒,但是你仍然可以從他的動作中感受出來。

同樣,在和朋友、同事相處的時候,為了避免衝突和矛盾,即使你對於對方的某些言行和舉止非常生氣,卻無法直接說出來,這時,你不妨也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你的不滿。比如,當對方用非常難聽的話嘲笑你新買的裙子的時候,你可以叉著腰並且皺著眉說:“這件裙子的確不是很好看,我的眼光確實比不上你,下次不妨幫我挑挑。”當朋友聽到你的“客氣”話,看到你的這些動作,她自然就知道自己“得罪”了你。

很多名人和政治家在麵對媒體提出一些過分的問題時,往往為了保住自己良好的公眾形象,不得不很客氣地和對方交談,同時又非常善於利用肢體語言表示自己對媒體的憤怒。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所說的話要盡量客氣,保持住自己的風度和氣質,不要因為圖一時之快和對方爭吵起來,從而讓氣氛變得尷尬,這對自己是很不利的。

所以說,有時候,為了避免出現爭吵的局麵,我們都會下意識地通過肢體語言表達我們的憤怒,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同時,為了不失風度,我們仍然要客氣地回應對方,這也是一種溝通技巧。

拒絕戰術:讓對方“欲走還戀”

現實生活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我們經常需要和對方使用心理戰術,而“拒絕”在有的情況下,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讓對方“欲走還戀”的戰術。

嫌貨才是買貨人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在菜市場買菜,或者在商場買衣服的時候,你對商家提出的價格不滿意,對方又始終不肯降價,因此你作勢要走。這時,商家怕失去你這個潛在客戶,往往會上前拉住你,或者是把你叫住,答應你出的價錢。

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我們雖然在表麵上拒絕成交,其實心裏對商品還是非常滿意的。采用正麵交涉的方法並不能幫助我們達到目的,因此我們抓住了商家的心理,采用“拒絕”戰術。其實很多時候,這種“拒絕”戰術也是在“威脅”對方,是在給對方施加某種壓力。

比如在商務活動中,當雙方就某一問題產生了很大分歧,並且都不肯做出讓步的時候,也可以采用這種先“拒絕”的方式,利用對方急於想要談成這筆交易的心理,迫使對方做出一些讓步。

王信是一家鋼鐵廠的外貿經理,有豐富的談判經驗,也很善於使用心理戰術給對方施加壓力。這一次,王信要和一家進口廠商洽談。談判的過程中,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很快達成了協議,但是在價格上,對方始終不肯讓步。王信看出來進口廠商非常想要達成這筆交易,因為在談判的過程中幾次讓步,而且也並沒有提出任何刁鑽的條件,因此他決定使用“拒絕”戰術來圓滿結束這場談判。

王信說:“貴公司的規模現在正在不斷擴大,可以說是實力強勁。我們公司在鋼鐵行業已經做了很多年了,產品質量有保證。我們的信譽,相信貴公司也應該知道,我們公司不光在很多地方有分公司,而且和許多外國企業也有業務往來,誠信二字一直是我們公司的信條,我們也希望和貴公司建立長期友好的業務關係。我們這次提出的價格其實並不高,如果貴公司執意要求降價,那麼我也隻能遺憾地說聲對不起了。”

進口廠商代表聽到這些話後,商量了一下,說:“好吧,我們同意以這個價格成交。我們一直非常看重貴公司在業內的名氣和信譽,而且也非常有誠意想要和貴公司合作。希望以後我們可以繼續保持這種業務關係,友好地合作下去。”。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對方之所以就一個問題一直糾纏不休,恰恰說明了他非常希望能夠達成這筆交易,隻不過希望能夠多獲得一些利潤而已。王信正是因為抓住了進口廠商的這個心理,所以才先“拒絕”對方,給他們施加壓力,從而讓對方不得不答應這個成交價格。

拒絕戰術的應用

促銷員極力向你推銷某一產品,而你對這個產品又有興趣,於是就開始和對方討價還價。促銷員往往能夠看出來你對這個產品有購買的欲望,因此遲遲不肯降價。這個時候,你可以這樣說,比如“我以前經常買你們這兒的東西,你要這麼高的價錢,那我以後不來了”,“就我剛才說的價錢,如果你不賣,那就算了”,“這個東西我也不是特別需要,如果你不降價,那我就不買了,以後再說”……促銷員都是為了多賺取些利潤才要高價,如果報出的價格還有降價的空間,那麼當你拒絕購買的時候,促銷員就會把價格降下來。

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為了做成某一件事,有時候也可以采取這種戰術。到午餐時間了,你和朋友來到一家餐廳門口,其實你並不想在這家用餐,於是說:“還是去街對麵的那家吃吧,我都吃膩這家的了,你要不去我自己去了啊。”往往朋友就是因為想和你一起吃飯才約你出來的,即使你提出的要求被拒絕了,但還是答應按照你們倆的喜好來選擇第三家餐廳。

我們所說的“拒絕”戰術其實就和《三十六計》裏的第十六計“欲擒故縱”很相似,主要是利用對方的心理達成自己的目的,往往一個“不”字就能產生不一樣的效果,讓對方“欲走還戀”。

逼問策略:讓對方不戰而敗

連珠炮式的問題往往會使對方變得緊張不安,不知所措,就算事先準備好了幾個理由現在也說不出來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戰而敗”。

領導這樣讓下屬“俯首帖耳”

很多領導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辦法來讓下屬“俯首帖耳”,比如說在某些事情上采取“逼問”的手法。

有的員工在犯了過失後,往往喜歡找一大堆借口來給自己開脫,這個時候,領導就會用逼問的方法讓員工既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又會努力把以後的工作幹好。比如,“最近你的工作態度怎麼這麼不端正?上次拿給我的設計方案做得非常不好,你到底有沒有用心去做?咱們下個月就要搞績效評比了,你還想不想拿獎金了?你也是咱們這兒的老員工了,就不知道給新來的同事樹立個好的榜樣?還有,你看這段時間,你總是遲到,要不就是請假,是不是不打算在公司幹了?”當員工聽到領導這種“連珠炮”式的問話,往往都會變得緊張不安,不知所措,就算事先準備好了幾個理由,現在也說不出來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戰而敗”。

情緒失控的奧巴馬

很多政治家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比如受到來自記者、媒體、競爭對手或者是其他黨派的逼問。當這些問題切中要害的時候,往往讓這些政治家們無力反擊。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經常遇到這類問題,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們向奧巴馬提出刁鑽問題。“為什麼您沒有在得知AIG(美國國際集團)獎金門醜聞後馬上就表示譴責”,“為什麼紐約州總檢察長科莫在處理AIG醜聞時做得比總統還成功”。

奧巴馬顯然是被激怒了,尖刻地說:“我的確是花了點時間才作出反應,因為我喜歡在張嘴之前把我到底要說什麼搞清楚!”

顯然,奧巴馬的回答並沒有讓這些記者滿意。他不苟言笑,非常嚴肅,麵對刁鑽問題時情緒一度失控,和先前的幽默親切簡直判若兩人。

逼問策略的應用

在辯論賽中,有時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兩方中有一方明顯實力很強,一直在辯論中占據優勢地位。分析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於一方的辯手總是采用“逼問”的方法使另一方的辯手毫無還擊之力。“對方辯友,你怎麼就能肯定這種現象對當今社會產生的一定是不好的影響呢?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你這樣看待問題是不是過於主觀了”,“對於你剛才提出的論點,對方辯友你能舉出實例來嗎”……具體陳述自己的觀點,往往都不如讓對方張口結舌、無力還擊要更容易讓人信服。

在工作中,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人品不是很好的同事,他們經常會散播謠言,從而達到中傷別人的目的,或者是言語刻薄,經常讓人忍無可忍。假如你也遇到了這樣的同事,那麼不妨也讓他“不戰而退”。“你說我拿了回扣,你有證據嗎?如果有證據,我相信你早就拿出來了,在這裏散播這種謠言,難道是想嘩眾取寵嗎”,“這次的接待工作從頭到尾都是我負責的,經理看重我,所以才把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我。既然你認為自己這麼有能力,經理怎麼不把這個美差交給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