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南山經(1)(2 / 3)

原文

又東四百裏,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譯文

再往東四百裏有座山,名叫亶(dǎn)爰(yáan)山。山上水很多,但卻不生長草木。這座山十分險峻,是無法登上去的。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野貓,但頭上長有頭發。這種野獸名叫類,一身同具雌雄兩性。人要是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妒忌人。

基山

原文

又東三百裏,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訁也,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食之無臥。

譯文

再往東三百裏有座山叫基山。山的南坡有許多玉石,山的北坡生長有很多奇形怪狀的樹木。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羊,但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而眼睛卻長在後背上。這種野獸名叫猼(bó)訁也(shī)。如果披著它的皮就可以不怕任何東西。山上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雞,但卻長著三個頭、六隻眼、六隻腳和三隻翅膀。這種鳥名叫(chǎng)(fú)。誰要吃了這種鳥的肉,就不用躺著睡覺。

青丘山

原文

又東三百裏,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青蒦。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嗬,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蠕,其狀如魚而人麵,其音如鴦鴛,食之不疥。

譯文

再往東三百裏有座山,名叫青丘山。山的南坡也有豐富的玉石,山的北坡許多可作青雘。山上生長著一種野獸,身形似狐但卻長著九隻尾巴,叫聲似嬰兒啼哭一般,能吃人,但若人吃了它的肉便可以避邪防妖。山上還生長著一種鳥,形狀像,但鳴叫聲就像人吵架似的,名叫灌灌。人若帶著它,也可以避邪防妖。這座山中有一條名叫英水的水流流出,向南流入即翼澤。英水中有很多赤。這是一種形體似魚、而臉似人的人魚。它叫出的聲音像鴛鴦啼叫一般。人若吃了這種人魚,便可以不生疥癬。

箕尾山

原文

又東三百五十裏,曰箕尾之山,其尾踆於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其中多白玉。

凡昔隹山之首,自招搖之出,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裏。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為席。

譯文

青丘山再往東三百五十裏就是箕尾山,山向東綿延至東海海濱。山上多沙、多石。一條名叫汸水流從山間流出,向南一直流入淯水,汸水中有很多的白色玉石。

縱觀南山第一大山脈昔隹山,它西出招搖山,東至箕尾山,共計十座山,婉蜒二千九百五十裏。這十座山的山神,都長著鳥的身形和龍的腦袋。人們祭祀山神時,將祭祀的牲畜與一塊璋、一塊玉共葬地下,祭祀用的精米是糯米,供山神用的坐席是用茅草編織的草席。

櫃山

原文

南次二經之首,曰櫃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朱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譯文

南山第二山脈的西頭,叫櫃山。櫃山西臨流黃國,北邊是諸山,東邊是長右山。英水發源於此山,它向西南流入赤水。英水中有許多白色的玉石,還有許多的細丹砂。櫃山山中有一種野獸,身形像小豬,長著分開的腳爪,叫聲像狗吠。這種野獸名叫狸力。哪裏出現這種野獸,那裏的人就遭受繁重的的勞役。櫃山山上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鷂鷹,但卻長著一雙像人手的腳,它發出的聲音像痺一樣。這種鳥名叫朱鳥。它有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天天發出“朱”的叫聲。哪裏出現這種鳥,哪裏就有很多人被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