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
原文
又東五百裏,曰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湨。
譯文
成山再往東五百裏有座山,它就是會稽山。這座山四四方方,山頂上有很多黃金和玉石礦產,山腳下多為碔武夫石(像玉的一種石頭)。山間流出的是勺水,向南流入湨水。
夷山
原文
又東五百裏,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注於列塗。
譯文
從會稽山再往東五百裏有座夷山。夷山上不生草木,因為都是沙石。有條湨水就從這山間裏流出,它向南流入列塗水。
仆勾山
原文
又東五百裏,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譯文
再往東走五百裏,有座仆勾山。山上的金礦和玉石礦,山腳草木繁茂。山中沒有鳥獸,也沒有水流。
鹹陰山
原文
又東五百裏,曰鹹陰之山,無草木,無水。
譯文
從仆勾山再往東五百裏,有座山叫鹹陰山。山上一無草木,二無水。
洵山
原文
又東四百裏,曰洵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洵水出焉,而南流注於閼之澤,其中多芘蠃。
譯文
再向東行四百裏,有座洵山。山的南坡有豐富的黃金,山的北坡有豐富的玉石。山裏有一種野獸,身形像羊,卻沒有長嘴,這種羊不能殺,它的獸名叫(huàn)。有一條名叫洵水的小河發源於此,它向南流入閼(è)之澤。洵水中有很多紫螺。
虖勺山
原文
又東四百裏,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荊杞。滂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海。
譯文
再往東四百裏是虖勺山。山上有許金梓樹、楠樹,山下長滿荊棘、枸杞。滂水從這山裏往東流最後流入大海。
區吳山
原文
又東五百裏,日區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
譯文
再往東五百裏有座區吳山。山上因為盡是沙石,所以長年不生長草木。鹿水從這裏向南流入滂水。
鹿吳山
原文
又東五百裏,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譯文
再往東走五百裏就是鹿吳山。山上雖然不生草木,但蘊藏著許多豐富的黃金和玉石。有條澤更小溪流出,向南流入滂水。山上有種野獸,名叫蠱雕。這種野獸身形像雕,頭上長角,叫聲像嬰兒在哭。這種野獸吃人。
漆吳山
原文
東五百裏,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裏。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
譯文
向東五百裏有座山,名叫漆吳山。山上不生長草木,有很多敲擊起來就很響亮的石頭,沒有玉石。漆吳山西臨東海,向海上望去上空似乎有連綿起伏的丘陵,丘陵上有一團閃爍的光芒射了出來,於是就像有人開著車子駛入。直到日頭出現才消失。
大凡南山第二列山係,從櫃山開始,至到漆吳山,共有十七座山,綿連七千二百裏。這的山神的形狀像龍的身形,腦袋像鳥。人們供奉山神時,將祭祀的牲畜與一塊璧共葬地下,祭祀用的精米用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