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參戰各國都意識到宣傳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普遍開始重視戰時宣傳工作。兩次世界大戰的最大贏家美國,更是於1942年成立軍事情報局,監督國內宣傳,負責對國外的官方宣傳。“二戰”期間,美國軍隊廣泛采用電影和其他大眾傳播媒介進行信息傳播活動,客觀上推動了傳播研究的深入,為傳播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美國社會對宣傳的重視從戰爭時期一直延續到和平年代。美國是一個普選製國家,從總統到州長,再到各級議會議員,都由選舉產生。因此,競選者動用傳播媒介進行宣傳,樹立良好的選舉形象,贏取選民的好感,爭取選票,幾乎成為製勝法寶。美國社會這種對傳播的重視推動了傳播研究,從而使傳播由一般意義的社會現象上升為具有科學總結的社會活動。

對傳播活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播者/主體(傳播動機)、媒介(傳播內容、過程)、受眾/客體(傳播效果)三個範疇。為此,西方傳播學研究者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學說,傳播學的研究方興未艾。

中國電視播出機構的國有性質以及肩負的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功能,使得電視節目不能簡單地向觀眾輸出娛樂內容。電視文藝也不例外。不過,長期以來,電視文藝研究的重心在於史論研究和創作研究,尤其在像中國傳媒大學這樣的集中向電視台輸出電視文藝創作人才的培養機構。訓練未來的編導人員具備較高的審美素養和一定的創作技能,是必要且必須的。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人們的信息傳播、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改變,電視文藝同樣麵臨著挑戰。曾經萬人空巷的電視文藝節目如今收視率下降,急劇萎縮,甚至麵臨被淘汰的命運。一些過度娛樂的電視文藝節目雖吸引觀眾眼球,卻招致社會輿論的普遍聲討。電視文藝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傳播規律?電視文藝在觀眾心目中,到底處於什麼樣的地位?這是本書研究的出發點。

電視文藝的傳播研究,目前還是一個新興課題。在本書中,我們一方麵把現有的傳播學研究成果嫁接到電視文藝的研究中,力圖展示一個新的研究角度;另一方麵,我們采集了在全國部分省市展開的一次關於電視文藝收視情況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目的是想借此了解電視觀眾對電視文藝的認知程度和一些電視文藝節目的傳播效果。

本書在電視文藝傳播領域的研究僅僅是個開頭。相信有誌於此的學者能在這一領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