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播媒介的特點
(一)印刷媒介的特點
印刷媒介的主要特點有:
1.讀者擁有主動權
讀者在接觸印刷媒介時,可以自由選擇閱讀的時間和地點。在這一點上,印刷媒介優於電子媒介。電子媒介的受眾處於一種被動的地位,受眾必須在一定的時間或地點才能接觸到其內容。由於電子媒介的傳播方式是線性的,所以受眾如果想回頭再看,必須付出額外的代價,比如將電視節目錄下來。可以說,印刷媒介較為充分地照顧到了受眾的選擇性。
2.印刷媒介具有便攜性和易存性
電子媒介(如廣播電視)的傳播內容是稍縱即逝的,若不經過專門錄製,就會很快消失。而印刷媒介(如報紙、書籍等)卻能將信息有效地保存下來。正因為這樣,印刷媒介更能達到使受眾獲得反複接觸的積累效果。
3.印刷媒介更能適應分眾化的趨勢
除了一些綜合性的報紙以外,印刷媒介不像其他媒介那樣強調以標準化的內容來適應大部分受眾的共同興趣。電子媒介為了爭取最大數量的受眾,都力求能適應大眾的口味,強調老幼皆宜、雅俗共賞,這就導致了內容上的同一化趨勢。專業化、專門化的報紙、雜誌、書籍等印刷媒介往往以其具有針對性的內容而擁有特定的讀者群,並對他們在某一方麵施加特殊影響,這就適應了專業化、專門化受眾的特殊需要。在知識界與教育界,印刷媒介更是擁有廣泛的類型化受眾。
印刷媒介的缺點是時效性不強,不能像廣播電視那樣進行實時報道,而要經過一個製作周期。另外一個缺點是印刷媒介的使用需要受眾具備識字能力,因而受到文化程度的製約。文盲和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無法或不能充分使用這種媒介。
(二)廣播媒介的特點
廣播這種聲音媒介的特點有:
1.跨時空性
廣播擁有電子媒介的優勢,能夠突破時間、空間上的限製,把信息即時地傳到四麵八方,其速度之快、覆蓋麵之廣為其他大眾媒介所望塵莫及。
2.即時性
電子媒介可以在突發性新聞事件發生時同步進行報道。在這一點上,廣播甚至比電視更為快捷。電視進行現場直播時必須配備各種笨重的錄像、錄音設備,還需要考慮燈光、音響等條件;而廣播的直播卻極為方便,幾乎不需要什麼笨重的大型設備。
3.較強的親和力
對受眾來說,廣播具有較強的接近性。廣播是聲音媒體,其主持人的音質、語氣、談吐以及播音習慣經常會形成自己的風格,對受眾產生獨特的吸引力並使之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參與感,因而更接近於麵對麵的人際交流,具有較強的親和力。
4.易接受性
對廣播的接受不需要識字能力,因而也就較能適應各種文化程度的受眾。
5.多功能性
廣播既是新聞媒介,同時又能夠很好地對各種以聲音為載體的藝術進行傳播,並使這些藝術以聲音吸引人的鮮明個性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也擴展了自身的功能。
印刷媒介和電視的優勢即為廣播的不足之處,如便攜性、易存性等。
(三)聲像媒介(電影、電視)的特點
聲像媒介的特點有:
1.聲像媒介視聽兼備,受眾可以同時接收到不同的符號信息,從而也產生相應的特殊參與感
受傳者對電視、電影等聲像媒介的接觸是在家庭或其他小群體中進行的,因而聲像媒介對各種小群體的影響十分巨大。而群體對個人又有著很大的影響,群體成員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聲像媒介的傳播效果更加突出。大眾傳播與群體傳播結合起來,其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2.聲像媒介借助聲像手段來重現具體的事件場景
這一特點使聲像媒介具有極強的現場感和真實感,可以對受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產生獨特的潛移默化效果。尤其是對於兒童,這種效果更加明顯。
3.聲像媒介特別是電視最適於傳播商業信息
電視以其強烈的視聽衝擊力而使傳播內容真實化、生動化,並以其廣受歡迎的節目形式增強了受眾對傳播內容的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