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子媒介的一種,電視更接近於廣播,而與報刊有較大的區別。例如,能夠較好地適應低文化水準的受眾,其強烈的現場感和真實感能讓受眾產生麵對麵傳播的參與感,這些都是它的優勢。其缺點主要是傳播的聲像轉瞬即逝,難於保存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它們各自所憑借的物質載體的特性不同,紙張、圖片本身就較聲波、電波更易於保存。
二、傳播的功能
(一)關於傳播功能的各種論述
1.拉斯韋爾的三功能說
拉斯韋爾在1948年發表的《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將傳播的基本社會功能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麵:
(1)環境監視功能
自然與社會環境是不斷變化的,隻有及時了解、把握並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人類社會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與發展。
(2)社會協調功能
社會是一個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礎上的有機體,隻有實現了社會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協調和統一,才能有效適應環境的變化。
(3)社會遺產傳承功能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之上的,隻有將前人的經驗、智慧、知識加以記錄、積累、保存並傳給後代,後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完善、發展和創造。
這三項功能是包括人際關係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在內的一切社會傳播活動的基本功能。大眾傳播不僅具備這些功能,而且起著突出重要的作用。
2.賴特的四功能說
賴特繼承了拉斯韋爾“三功能說”,並在此基礎上圍繞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問題提出了“四功能說”。
(1)環境監視
大眾傳播在特定社會的內部和外部收集和傳達信息的活動。
(2)解釋與規定
大眾傳播並不是單純的“告知”活動,它所傳達的信息中通常伴隨著對事件的解釋,並提示人們應該采取什麼樣的行為反應。
(3)社會化功能
大眾傳播在傳播知識、價值以及行為規範方麵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稱之為大眾傳播的教育功能。這與拉斯韋爾的“社會遺產傳承”功能相對應。
(4)提供娛樂
大眾傳播中的內容並不是務實的,它的一項重要功能是提供娛樂,尤其在電視媒體中。
3.施拉姆的功能學說
施拉姆從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一般社會功能三個方麵對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進行了總結。
(1)大眾傳播的政治功能
主要包括:監視,協調社會遺產、法律和習俗的傳遞。
(2)大眾傳播的經濟功能
表現在關於資源以及買和賣的機會的信息;解釋這種信息;製定經濟政策;活躍和管理市場;開創經濟行為等。
(3)大眾傳播的一般社會功能
主要包括:關於社會規範、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絕它們;協調公眾的了解和意願,行使社會控製;向社會的新成員傳遞社會規範和作用的規定、娛樂等等。
施拉姆分類法的重要貢獻在於,它明確提出了傳播的經濟功能,指出了大眾傳播通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釋,能夠開創經濟行為。大眾傳播的經濟功能並不僅僅限於為其他產業提供信息服務,它本身就是知識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大眾傳播的功能
總的來說,大眾傳播的功能可以概括總結如下:
1.環境監視功能
環境監視是大眾傳播最主要的功能。大眾傳播媒介不斷地向人們提供關於社會上各種事件的訊息,對於那些即將來臨的自然災害或戰爭威脅,大眾媒介能夠及時地向人們發出警告,促使他們及早防禦。除此之外,大眾傳播媒介還提供有關人們生活環境的信息,比如關於公共事業、經濟狀況等方麵的消息,這也能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日常信息需要。更為重要的是,環境監視還可以把那些有違社會規範的行為在媒介上公開,激起社會的譴責,使社會規範得以鞏固和加強。
環境監視也有其消極的負功能。對社會而言,世界信息的流通會構成一種對某社會體製潛伏的威脅。比如,有關另一類社會的信息可能導致人們將其與本社會進行比較,從而對所處環境產生反感,萌發變異的願望;那些關於即將來臨的某種威脅的警告,如不加以解釋,也可能會引起嚴重的社會恐慌。對個人而言,受到過多的信息的衝擊,會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信息超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