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傳播媒介的特點及傳播的功能(3 / 3)

人們花很多時間看報、聽廣播、看電視,以了解社會時局、形勢。但是,當他們接受信息以後,已沒有更多時間去從事社會活動。這就是拉紮斯菲爾德與默頓提出的“麻醉”功能。對社會統治而言,環境監視也有負功能:有些反映真實情況的新聞信息如戰事失利、領導人的劣跡等消息,以及敵對方的宣傳,一旦得到傳播的機會,就會影響統治者的威信,甚至危及他們的統治。

對於文化體係來說,因環境監視而產生的信息廣泛流通,既能促進文化交流,推動社會的文化發展,也可能因此而出現文化滲透甚至文化侵略的後果。

2.社會協調功能

社會協調是一種組合功能,即大眾傳播通過對新聞信息的選擇、解釋與評論,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與策略,從而把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適應當前環境中最為重要的事情或事件上。這樣就可以避免環境監視的負功能。

在對社會的各組成部分加以組合以應付當前事件的活動中,大眾傳播協調社會行動的正功能,即激勵和動員群眾投入當前的事件並提出對策抵禦有礙社會穩定的各種威脅;通過解釋與評論,防止因報道某些事件和敏感問題造成的過度刺激;將公眾的注意力集中於某些事件以使之廣為傳揚,成為公眾的議論中心,這就是所謂“設置議題”。

大眾傳播協調社會行動也會產生負功能。因為大眾傳播具有麵向全社會的公開性,它的解釋有觸及現存社會秩序以至社會弊病的,都會引起廣泛的反響。這樣,它的評論、解釋就會受到限製。這種限製並不一定都來自官方或政府機構,有時也來自其他方麵,如經濟方麵的。

大眾媒介對新聞所做的選擇和解釋可能削弱社會或個人判斷能力。由於信息已經過加工處理,觀點和意見都已形成並直接灌輸至個人,個人無須再去進行分析和評價,這樣,久而久之,作為信息接受者的個人,主動的判斷精神就會減弱。

3.文化傳遞功能

文化傳遞功能就是社會遺產傳遞功能,是指通過大眾傳播把文化傳遞給後代,並繼續教育離開了學校的成年人,使社會成員共享同一的價值觀、社會規範和社會文化遺產。可見,這是延續社會傳統,傳播社會經驗與知識的教育功能。這一點,對社會或個人都有相同的積極意義。對社會統治階層來說,促成這一點也是對他們權力的擴充。至於文化體係,這種功能可促成該體係的一致性和標準化。

傳播的教育功能由來已久,並且在當代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從負功能來看,大眾傳播的各種教育活動也會進一步擴大“大眾”社會。所謂“大眾”社會,是說大眾傳播媒介的受眾多數是沒有受過專門教育的新對象,而由此構成的“大眾”社會的平均教育水準也較低。標準化教育會使人們失去學習的獨創性和想象力。

4.娛樂功能

娛樂功能是大眾傳播最明顯的一種功能。

傳播學研究已經越來越強調大眾傳播的娛樂功能。其原因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和與外界環境的接觸不斷增多,人們越來越需要娛樂。而電子媒介特別是電視的飛速發展,使娛樂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同時,娛樂消遣的正負功能都表現得極為明顯,這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娛樂的負功能是,它可能會增加人們的被動性,降低他們的審美情趣,並可能助長厭世情緒,從而轉移整個社會的注意力,限製人們的社會性行動。

5.經濟發展功能

大眾傳播媒介所提供的產品可以作為商品進入市場,所以大眾傳播媒介本身可以作為經濟單位出現。而其所提供的信息對社會經濟也有著巨大的作用。施拉姆很早就已經提出這一點。

隨著社會的不斷信息化,大眾傳播媒介的這一功能越來越凸顯出來,逐漸有取代環境監視成為大眾傳播媒介最主要的功能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