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電視作為傳播媒介的發展(1 / 3)

電視作為現代化的傳播媒介,自它誕生那天起,影響便日益擴大,並已成為最大眾化、最具效力的傳播媒介之一。

所謂電視,指用電子技術傳輸圖像及聲音的現代化傳播媒介。它通過光電轉換係統將圖像、聲音和色彩即時重現在遠距離的接收機屏幕上。

一、從播出圖像的試驗到彩色電視

探討一門藝術的誕生,回溯構成其基本要素的原始構想,是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時間意義的。

與廣播相比,電視似乎姍姍來遲。其實,電視比廣播具有更久遠的曆史。

早在電視誕生前的1817年,瑞典科學家布爾茲列斯(Berzelius)就在實驗室中發現一種化學元素“硒”。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繼續進行這一研究。直到1873年,英國著名電子學家約瑟夫·梅才進一步發現,這種硒質能夠感受不同強度的光線,把光能轉變成電能,並可利用電子訊號,攜帶“影像”且發射出去。至此,電視原理的構想初見端倪。但是,第一個提出“電視”概念的,是法國的名律師賽列克。他將英國科學家發現的硒的光電效應和法國電氣工程師布列蘭發明的掃描原理進行綜合研究,從而構思出處於原始狀態的電視發射係統。

此後,又經過整整半個世紀的研究與實驗,終於在1927年,由法國物理學家巴泰勒米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視機。隨後,斯堪尼克塔狄的一家電台,於1927年進行了第一次電視廣播發射。接著,於1929年又在倫敦首次試播了無聲電視。從當時播出的圖像來看,已基本上達到輪廓分明、明暗可辨的效果。翌年,他們又成功地試播了有聲圖像。於是,從發射係統到接收係統的完整意義上的“電視”便宣告誕生,由此結束了它漫長的發明期和史前期。

1931年,美國已建立了五座電視台開始電視試驗廣播。這五座電視台是紐約州的WGY、RCA、NBC、CBS、根貝爾·布拉紮斯。此外,洛杉磯的丹·厄電台也進行了電視試驗廣播。電視試驗廣播的成功,可以歸功於電視基本原理的另一個奠基人、美國舊金山的發明家菲洛·法恩司沃斯。當時的電視試驗廣播,已經不是機械方式的,而是電氣方式的了。

1933年,茲波爾金博士研製成功了光電析像攝像管,標誌著電視又取得了新的急速進步。然而,1932年在美國卻中止了電視試驗廣播。其原因是人們認為畫麵不夠鮮明,為了實用化,必須進一步研究。在這一階段,電視的掃描線是240線。而現在日本、美國等國的模擬電視都是525線的掃描線。兩者一比,當時電視圖像畫麵的不鮮明,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1939年,電視總算又以新的姿態走出了研究室。這一年,美國無線電公司在紐約世界博覽會上推出了自己的成功產品。同年4月30日,羅斯福成為第一位在電視屏幕上出現的美國總統。當時的電視顯像管為5~9寸,後來又發展到12寸。

第二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許可了商業電視廣播。1941年,美國的NBC和CBS兩大廣播公司開始了正式的電視廣播,當時一周播放15小時。而電視機在紐約州已約有6000台。

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無線電技術人員以及資材都服從於戰爭的需要服役去了。電視又一度停步不前。不過,電波兵器的發達也為電視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英國是緊繼美國之後的“電視國”。早在1930年,英國甚至超過了美國。

BBC(英國廣播協會)從1936年就在倫敦開始了電視的正式廣播,並已有約5000台電視機,但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約有七年時間中止了電視廣播,直到1946年才又重新恢複了這一事業。

在日本,電視研究的開創者是高柳健次郎。他於1928年任當時的濱鬆高等工業學校教授的時候,即著手電視的研究。NHK也於1930年在其所屬的技術研究院開始了電視的研究。1952年,通過當時的電波管理委員會許可,東京地區設立了三座電視台,名古屋地區設立兩座電視台,京阪神地區設立兩座電視台。

美國於1950年播放彩色電視,這被視為最早出現的彩色電視。但那時一度采用的是CBS方式(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非兼容製彩色電視係統)。1953年,FCC正式批準了NTSC方式(兼容製)的彩色電視係統標準,廢止了CBS方式。NTSC方式是由RCA、GE、HAZELTINE等共同研究成功的。NTSC方式,即黑白電視機也可接受彩色電視廣播,彩色電視機也可收視黑白節目。

1967年以來,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等國家紛紛采用NTSC方式開始了彩色電視的正式廣播。此後,以歐洲國家為主的大部分國家都開始了彩色電視廣播。不過由於各國在彩色電視研究上的“同歸”與“殊途”,1966年6月,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的CCIR會議上,各國認可了NTSC、PAL、SECAM三種方式的並存,各依所願采用不同的彩色電視方式。

NTSC、PAL、SECAM三種方式都是兼容的同時製彩色電視製式。PAL製式是由聯邦德國研究成功的。SECAM製式是由法國研製成功的。我國采用的是PAL製式。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由技術上的發明到形成一門藝術,其間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過渡。由於人們第一次看到的活動影像,即那些複製生活的實錄,便足以博得觀眾的驚歎;而在電影藝術日趨完備的有聲電影出現之後才誕生的電視,自然不會重蹈覆轍了。它從誕生那一天起便奢望將活動的有聲圖像播放出去,自然與無限廣播結下了不解之緣。

二、電視產品的開發

自從電視女神來到人間,人類便為她能夠更加楚楚可人傾注了巨大的熱忱,一係列新產品、新技術的相繼開發,使電視呈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動人姿態。

(一)彩色電視靜像裝置

過去,人們曾遺憾電視的“一過性”,再美的畫麵,一閃即過,稍縱即逝。現在,隻要按一下遙控按鈕,屏幕上就可以一直顯示所需畫麵,任君飽覽。

(二)多屏幕電視

也可稱為多畫麵電視,即一部電視機可同時收看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節目。如雙屏幕電視,電視屏幕的主要部分收看一種節目,在屏幕的一角又可以收看另一頻道的節目。當人們對大屏幕上的某一畫麵感興趣,需要細加觀賞時,隻要按動遙控器,即可使這一畫麵移到並靜止在小屏幕上。我國已研製成能同時收看12套電視節目的彩色電視機。

(三)投影電視

一種利用光學係統來放大影像的電視。由於可將電視節目的圖像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在較大屏幕上產生投影畫麵,而又能基本保持畫麵原有的清晰和鮮明,可供較多的人同時收看,所以已被影劇院、酒吧、餐廳等電視放映場所廣為采用。

(四)大屏幕電視

圖像麵積很大,像電影一樣能供成百上千人同時觀看的電視。常被布置於巨大展廳、體育場、遊樂園等公共場所。在1985年日本築波國際科學技術博覽會上,索尼公司展示的一部大屏幕電視,屏幕寬125米,高40米,人們從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

(五)袖珍電視

現在一般為液晶平板電視,是一種體積很小、非常輕巧的電視機。小的隻有香煙盒大,可隨身攜帶,隨處收看,使用非常方便。這種電視在日本已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