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電視作為傳播媒介的優勢(1 / 3)

電視,這個滲透在人類生活各個領域和社會組織每個細胞的傳播媒介和藝術樣式,在短短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顯示出無與倫比的傳播優勢。電視藝術衝擊著迄今為止的一切傳統藝術,改變著人們固有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它消除了高山大海的隔膜,使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驟然縮短;整個地球在進入太空傳播時代以後,幾乎緊縮成了一個“世界村”;它消除了人類認識世界的時空界限和信息差距,並改變著整整一代人的審美情致和文化心態。在新的挑戰麵前,它無須聲嘶力竭地呐喊,也不曾慷慨激昂地發表麵世宣言,卻以自己的無形魅力,悄然步入每位觀眾的心田。電視在對人和社會施加影響的同時,顯示出其不容忽視的多種優勢。

電視是視聽合一的媒介。作為一種現代傳播工具,它傳播信息的渠道有兩個,即視覺和聽覺,這就決定了它與其他傳播媒介的區別,也奠定了電視優勢的基礎。

一、傳播優勢

美國大眾傳播學者彼得·M.桑德曼指出:“大眾媒介的力量基礎是擁有的受眾數量,是一次發射即抵達百萬人的能力。”今天,沒有哪種大眾傳播手段,在內容的包羅萬象和同時能影響億萬群眾方麵可與電視媲美。

(一)電視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媒介

從某種意義上說,電視報道能夠影響事件的進程。如美國電視對人權運動的報道加速了1964年人權法和1968年選舉法的出現。美國從越南撤軍也受到了電視報道的影響。電視對“水門事件”的宣傳加速了尼克鬆總統的辭職。另外,自從1939年美國第32屆總統羅斯福第一次出現在電視屏幕上開始,曆屆美國總統的競選活動都沒有離開過電視。可以說,電視對美國社會和人民生活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由此也不難看出,電視媒體在人類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已經或正在顯示出巨大的傳播優勢。

(二)電視兼有時間和空間兩種組織因素

電視媒體的傳播優勢在其影響人類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是顯而易見的。大眾傳播學研究在進行各種媒介性質的比較時證明:一切印刷品、照片、圖畫等藝術性的媒體都是由空間因素組織而成的;而以廣播和電話為傳播工具的語言媒體則是由時間因素組織而成的;隻有人際交流(麵對麵談話)以及電影、電視才兼具時間和空間兩種組織性因素。

我們把同樣具有時空兩種組織性因素的電影與電視做比較,就會更清楚地發現,電視媒體不僅兼有時空兩種組織性因素的特征,而且該特征與傳播優勢的形成具有必然的邏輯關係。

電影傳播的內容,幾乎都是過去時態發生的事情。從傳播方式上看,電影是以單元性重複放映(傳播)為時空特征的。電視則一開始就顯示出向所有覆蓋地區同時播送視聽內容的特征。因此,電視的時空組織特征是以廣闊的覆蓋空間和同時性傳播作為標誌的。與電影那種單元性重複放映時空組織方式相比,電視傳播手段在時空組織上無疑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三)電視的多重性傳播結構

電視傳送方式的多樣化以及編播方式的多元化,又使電視媒體的時間組織因素與空間組織因素形成了多重性傳播結構。如同步性(即同時性,如實況轉播)、重複性(紀錄性電視節目)、交叉性時空及可塑性時空結構(指對紀錄素材進行剪輯或特技處理)。電視媒體的時空傳播優勢不僅縮短了地球上的距離,也為電視節目的製作開拓了無限的想象力。

總之,電視無論是從傳播方法、傳播內容、覆蓋麵積、觀眾人數,還是從傳播效果、反饋程度等角度來考察,都宏觀地展示了它作為現代先進的大眾傳播媒介所擁有的巨大傳播優勢。

二、綜合優勢

電視已經廣泛地滲入人們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工具,一種獨特的藝術創作形式和嶄新的、卓有成效的教育工具,電視的綜合優勢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