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電視文藝傳播的製播製度(2 / 3)

在目前條件下,總編室節目部門擁有選擇購買節目的權限,並且隨著以收視率為中心的節目評估體係的建立和完善,總編室在一定意義上作為節目評估機構存在,根據自身情況和競爭情境,決定節目的上、下、改版等。這樣,總編室與欄目製作部門之間相對對立,總編室作為播出環節的內容組織者和控製者的定位和職能就凸顯出來,這就為進一步的製播改革打下了製度上的基礎。

電視生產管理機構也進行了調整,節目生產一般分為兩大塊:新聞節目及非贏利性節目的生產一般都劃歸新聞中心;總編室或節目中心負責走向市場的綜藝節目和社會化的電視合作節目;技術中心統管全台技術,並以市場效益的原則參與節目製作,一方麵為本台的非贏利性節目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同時又麵向台外的技術市場,實行有償服務。

建立科學的節目評估機製,實行成本核算,實施企業管理是推行製播製度改革的前提條件。在欄目管理運作上,目前多采取製片人製度,這一製度源於企業運作中的項目管理,製片人作為欄目這一項目的管理者,對從欄目的招標、策劃、批準製片到具體運作中人、財、物的管理全程負責。這種運作方式強化了欄目的相對獨立性,欄目運作的成本意識和市場意識都得到了強化。

在人事管理上,各地區、各級別的電視台不同程度上實現了員工聘任製,在部分新辦的電視頻道中實行了全員聘任製。目前,在電視機構中存在著三種身份的員工:一種是正式員工,一種是台聘員工,一種是臨時員工。在分配製度上,一線欄目製作人員已經走出了行政事業性的工資製度,一般員工按工作量或效益實行分配,高級管理人員按創收額分成,年薪製在某些地方業已實行。

二、製播分離與製播製度改革

(一)製播分離的不同定義

“目前電視業製播體製正在啟動的所謂製播分離製,是指在電視節目的生產、流通與播出的過程中,節目的生產製作與節目的播出分別由不同的單位負責的管理製度。”

而民營電視公司的代表,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這樣理解:“可能有些節目需要電視台來控製和製作,但大多數節目會傾向於製作公司來做。”

也有學者認為,“從我國國情出發,電視領域的所謂‘製播分離’是指國家電視播出機構在保證掌握宣傳權的前提下,將部分非新聞性節目的生產製作交由電視製作機構製作的管理體製。其實質我們可以理解為節目製作和來源的多樣化。”

1982年,隨著英國第四頻道的出現,委托製片製度開始建立。電視公司使用獨立節目製作公司製作的節目,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增加節目的多樣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英國、美國的電視台也都沒有實行完全的製播分離。例如,人們所熟知的四大台,即ABC、CBS、NBC、FOX,它們的新聞節目都是通過自製來完成的,而即便是娛樂性的節目運作,也需經過嚴格的節目審查。隨著媒介兼並下大的傳媒公司的組建,製作播出呈現回歸一體化的趨勢。但是這種一體化與小作坊式的一體化有著天壤之別。

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從電視節目生產製作到經過市場交換再到播出,存在這樣幾個主體和角色:電視節目生產商(供應商)負責生產製作節目,電視節目營銷商(代理商)負責市場交換、節目買賣,電視節目集成商負責編排、組裝、包裝節目,網絡運營商或節目播出單位負責節目發射或傳輸。這幾個角色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一兼多職。即使如此,其內部也分工明確,角色意識和功能劃分都很突出。

(二)電視節目作為特殊的精神產品,事關意識形態和輿論控製

製播製度改革事關大局,純粹的簡單的製播分離是不可取也是不現實的。在廣播電影電視“十五”規劃中,對這一問題是這樣表述的:“當然為了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得到新發展,對這三權(注:製作權、播出權、覆蓋權)的具體實施可以做些改革,但改革不是簡單的分離,而是要形成新的機製和運作方式,有利於我們更好的發揮宣傳權。”

實行製播分離是製播製度改革的一個方向,雖然理解不同,但有幾點是一致的:國家對宣傳權的控製,製播專業化分工管理,電視製作社會化和多樣化等。製播改革是中國整個電視體製和運營機製改革的重要一環,曾有學者稱之為“節目體製和經營體製的巨大變革”它是引進廣告之後中國電視進一步走向市場的重大標誌,是中國電視經濟發展史上的又一裏程碑。

電視節目的製播改革不僅僅意味著製播分離,也絕不僅僅意味著電視節目的製作和播出簡單分家,它必將帶來電視業的重大變動和改革。電視節目的製播製度改革是對電視節目生產關係的根本調整。

(三)在製播製度改革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電視文藝節目生產社會化和市場化是兩個更具操作性的概念

“所謂社會化是指節目更多地由社會上的各種節目生產組織進行製作,而不是再由廣播電視媒介組織自己製作,特別是電視劇、娛樂節目、文藝節目、音樂節目、談話節目等。所謂市場化是指節目成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流通,形成節目交易市場,節目通過競爭,優質優價,被廣播電台、電視台選中購得播出。”

製播分離改革的行為主體是電視台,或者叫做國家所有的電視機構,以市場化、社會化為目標取向,在電視節目製作運營機製、電視台內部機構功能分工管理、社會化合作等層麵進行改革。製播改革不可忽視的是各個民營的和非電視國有係統機構的興起,作為係統外推動力量,刺激和引領著電視節目製作創新。

(四)製播分離的觀點和製播製度改革的理念是隨著整個電視改革的進程一步一步地被接受、認可和普及實施的

中國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電視台,是業界名副其實的老大,也是中國電視進程的風向標。有關製播分離的醞釀工作始於1998年初,當時被視為台級機密,因此被有關媒體笑稱為“央視改革鐵青著臉”,製播製度改革的敏感度可見一斑。伴隨著電視頻道專業化的浪潮,製播分離、製播製度改革成為解決節目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

1999年民營電視製作機構光線傳媒製作的《中國娛樂報道》出售給電視台播出後,大獲成功。000年2月29日,中央電視台工作會議正式公布了台內將要進行的包括電視節目實施製播分離三大改革的消息,被媒體稱為“CCTV大地震”。製播製度改革已經在業界較大範圍內摸索實踐。到2003年,中央電視台的10個欄目徹底實行製播分離製度,電視節目製播製度的改革已經逐漸被理論界和業界廣泛接受。

三、民營電視製作機構現狀

1999年,伴隨著娛樂節目《中國娛樂報道》風靡全國,製作方光線電視策劃研究中心也躍入業界和學界眼簾,民營電視製作機構引起廣泛關注。其實,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一些打著廣告公司、文化公司之名的“專職”電視製作公司就出現了,被稱為京城第一家民營電視機構的嘉實廣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就掛牌成立運作。隨著電視體製和運營機製的改革,特別是電視產業化的運作,電視節目社會化的推行,民營電視機構茁壯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