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眾傳播,就是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傳播,並以受眾接觸、接受信息,作出反饋而最終完結的一個過程。通過大眾傳播的定義,不難發現:受眾,即定義中的“一般大眾”,在整個傳播過程中的地位以及對整個傳播過程產生的重要影響,特別是在當今逐步由以傳者為中心轉向以受者為中心的大環境的作用下,更加凸顯出受眾的重要。
正因為如此,為了創作出更好的電視文藝節目,首先應該了解電視文藝的受眾情況。2004年夏天,中國傳媒大學電視文藝傳播研究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在全國18個省市進行了一次“電視文藝收視情況問卷調查”(以下簡稱“問卷調查”),共發放了問卷1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62份,對電視文藝觀眾做一些定量分析。
一、大眾傳播受眾的內涵及其在傳播過程中的地位
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受眾的內涵,不妨隨便舉個生活中的實例來看。
A對B說:“請借我一支筆。”B從筆袋中取出一支筆給了A。
這就是生活中關於一個完整傳播過程的簡單的例子。而在例子中,這個接受了A請求借筆的信息並相應做出回應的B,就是所說的受眾。
受眾一詞來源於英文中的“audience”,指的是傳播活動中的對象和受傳者。會場的聽眾,戲劇、電影、電視的觀眾,都屬於受眾的範疇。而伴隨著由以傳者為中心轉向以受者為中心的大環境的作用,當今談論最多、最受矚目的則是大眾傳播的受眾,通常也被稱為“傳媒大眾”。
關於“受眾”很多學者都有自己的解釋,有的將其看做是傳播的“靶子”,有的將其看做是“使用者和消費者”,還有的將其看做是信息的“釋碼器”,這些都從一個側麵揭示並反映了受眾的一些特點,但是回歸到傳播本身這個過程來看,受眾所包含的內涵是更豐富的。
一個完整的信息大眾傳播過程,包括傳播者、受傳者、信息、媒介、反饋等諸多要素。這裏的受傳者即受眾,他是信息的接受者,傳播者傳播活動的直接對象。但是這並不代表受眾隻是一味簡單地、被動地接受來自傳播者的信息,相反,他可以通過反饋來影響傳播者,甚至可以發現在這個反饋過程中,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角色地位也發生了對換,原來的傳者變成了受者,原來的受者,此時又成了傳者。由此可見,受眾不僅是接受信息的“靶子”、解碼信息的“釋碼器”和使用信息的“消費者”,而是涵蓋了接受信息、分析和使用信息、反饋信息等一係列複雜活動的一個綜合性概念。
受眾對傳播的重要作用還不僅僅體現在一次傳播過程中,其反饋功能還可以直接影響到傳播者下一輪的傳播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大眾媒介在完成自己一輪的傳播過程後,通常會進行社會調查,比如電視行業是收視率調查,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接受受眾的反饋,以改進自己下一輪的傳播活動。因此可以說,自從人類出現大眾傳播現象以後,也就有了受眾的存在。大眾傳播的傳播者總是把自己的傳播意圖直接或間接地傳達給受眾,並有意無意地把受眾接受傳播的狀況作為自己傳播是否成功的一個參照。所以,可以認為受眾在大眾傳播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像本節開始的那個例子裏,假如B沒有能對A做出應有的反饋,即借出一支筆的話,想必每個人都會感覺到這個過程是奇怪的、不合乎常理的。
總之,大眾傳播過程就是信息的雙向傳播與流通過程。傳播的實現是以各種信息、內容經過傳播者傳給廣大受眾並得到反饋為標誌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翻開傳播學的曆史,不論是施拉姆的循環模式,還是德弗勒的互動過程模式,都毫無例外地關注到了受眾在一個完整的傳播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並都將其認定為傳播活動這個係統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
二、大眾傳播受眾的分類
受眾的數量龐大,年齡、性別、民族、文化等差異導致分類方法眾多,不盡相同。從受傳活動來探究受眾的分類,也許將更有助於從傳播活動本身進一步對受眾進行分析。
(一)從受傳者的願望分類
每個受眾都有自己的喜好,這就造成他們對接受的信息有了一種願望,希望是為自己所喜歡的。對於傳播者來說,根據受眾的願望,投其所好,可以激發受眾接受的積極程度,也是提高傳播效果的一個重要方法。
根據受眾的願望,即所喜歡的信息內容,可以將受眾分為主情受眾和主智受眾。
1.主情受眾
所謂主情受眾,就是希望通過信息滿足情感上需要的受眾。主情受眾接受大眾傳播的信息主要是出於放鬆心情,調節生活,獲得更多娛樂的需要。通常這類觀眾關注各色各類的文藝節目、娛樂節目以及一些內容輕鬆、貼近生活的資訊類節目。
隨著社會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高節奏的忙碌工作導致很多人希望在工作之餘可以接受到更多放鬆心情的娛樂節目,所以主情受眾的要求有高漲的態勢。大眾傳播近來也有不少迎合的傾向,提出了“泛娛樂化”的新概念。而主情受眾也樂得拋開理性的分析教育,轉而從軟資訊中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通過這些極具戲劇性和人情味的信息,獲得感情的宣泄和人生的感悟。
2.主智受眾
主智受眾與主情受眾相對,他們主要是希望通過大眾媒介的傳播活動,以得到更多理性認識的受眾。這類觀眾更多地關注國內國際的時政要聞以及關係到社會發展的形勢和政策等硬新聞。主智受眾通常是帶著理性思考和分析來接受信息的,並以認識的提高獲得受傳活動帶來的心理上的滿足。相對於主情受眾的愉悅,他們要求更多的是認知。
可以看出,女性對電影、電視尤其是現場演出的興趣明顯高於男性,而男性則對網絡更為熱衷。這是由不同性別的心理特征決定的。女性往往更加感性,喜歡富有情節性、情感性的內容,屬於主情受眾;而男性更渴望獲得信息,關注時事,偏向於主智受眾,網絡傳播的及時性和豐富的信息量就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
(二)從受傳的穩定程度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