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大眾傳播受眾的內涵、分類及其特點(2 / 3)

從大眾傳媒的角度來看,傳播者的傳播行為不僅是為了將信息傳遞到受傳者,更希望通過他們的活動獲得穩定的受眾群體,這也直接體現出傳播者傳播效果的好壞和受歡迎程度。所以,從這一角度,可以將受眾分為有意受眾和無意受眾兩類。

1.有意受眾

有意受眾是能自覺或比較自覺地把自己的受傳需要和傳媒聯係起來,有意識地參與傳播過程的受眾。這一部分受眾是比較穩定的。

有意受眾通常會比較注意傳播者的行為,並有意識主動去接受傳播者傳遞的信息,表現為對大眾傳媒某一領域或者某一傳播媒介的喜歡,有意地主動去搜尋與之相關聯的各種信息,甚至參與到節目活動中去。如近幾年來,民生新聞作為一種新的節目形式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由於地方性強、貼近百姓生活,受到很多人喜歡,受眾對此類節目的參與熱情相當高。安徽電視台經濟生活頻道中的一檔民生新聞節目《第一時間》,由於節目本身多是關注與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小事,觀眾對其投入極大的興趣,並且節目通過每天對提供新聞線索者進行抽獎的方式回饋觀眾的熱心參與,此舉一出更是吸引了更多觀眾的關注,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聞線索來自於普通民眾。

有意受眾通常表現出對某種節目、某個媒體的喜歡,並且長期地收看、收聽,養成收視或收聽習慣。電視媒體通常通過調查收視率來收集節目的反饋信息,其實收視率高的欄目通常也就是有意受眾比較多的節目。

在中國傳媒大學課題組的問卷調查中,對觀眾收看電視的目的進行的統計顯示,45.7%的受調查者選擇了看自己喜愛的節目;36.5%選擇了休閑娛樂;16.4%選擇愛好,喜歡看電視;15.8%選擇習慣,到時必看;15.3%選擇無聊,消磨時間;還有6.5%看自己喜愛的主持人、播音員。可見,現在大部分觀眾看電視節目都是有一定針對性的,有所選擇的,屬於有意受眾。所以,電視節目更應該多了解自己的受眾,鎖定自己的目標觀眾,做出他們愛看的節目。

2.無意受眾

無意受眾是指參與性比較差的受眾,他們不像有意受眾那樣關注某一類節目或某個媒體,對這些媒體來說,他們是不穩定的受眾。

無意受眾在接受大眾傳播的信息時,不會關注到傳播者的行為,甚至在接受的過程中,其自身的行為也是不穩定的。他們接受信息不是出於某種需要和要求,而完全處於一種隨意的狀態,隨便地看,隨便地聽,隨時可以開始,隨時可以結束。因此在這樣的接受過程之中,他們容易受到其他的因素幹擾,導致接受過程的中斷。

但是,雖然無意受眾對大眾傳播接受過程的效果不好,可對於大眾傳媒來說,無意受眾卻依舊是一個絕對不可以忽視的群體,因為他們的數量大,還沒有養成穩定的接受習慣,一旦把握住他們,將其變成自己的有意受眾的話,那麼對於大眾傳媒來說,將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2004年6~7月,北京美蘭德媒體傳播策略谘詢公司開展了“2004年全國衛星電視頻道收視狀況調查”。調查顯示,浙江衛視觀眾規模達7500.4萬,全國穩定性觀眾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分布率達到46.3%。

對於浙江衛視,連占份額最大的華東地區,穩定受眾也隻有46.3%,那麼可以想象,具有開放潛力的市場空間是多麼大。這裏的穩定受眾就是有意受眾。其實,這隻是一個例子,對於所有的大眾傳播媒介來說,無意受眾都是占據絕對比重的。所以,無意受眾是一個必須要重視的群體,如何將無意受眾轉化為有意受眾是需要所有大眾傳媒共同關注的。

(三)從受傳行為分類

前麵提到的具有開放潛力的空間,就是指和大眾傳播媒介還沒有受傳行為發生的準受眾,但是創造一定的條件就有可能使這些準受眾成為真正的受眾,這也正是根據受傳行為分類方法的依據。根據這種方法,可以將受眾分為潛在受眾和實在受眾。

1.潛在受眾

潛在受眾就是指和大眾傳播媒介還沒有受傳行為發生,但是在一定的條件激活後,就有可能發生受傳行為而成為真正受眾的準受眾。

大眾傳播過程是一個需要很多條件同時作用才能夠發生的複雜過程。從馬萊茲克的理論中可以看出,一個完整的傳播係統是包括社會心理因素在內的各種社會影響力交互作用的“場”,這個係統的每個環節都是這些因素或影響力的集結點。單是受眾自身的製約因素就有:受傳者的自我影響、受傳者的人格結構、作為群體一員的受傳者(受眾群體對個人的影響)、受傳者所處的社會環境、訊息內容的效果或影響、來自媒介的約束力,等等。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而暫時無法發生受傳行為的情況是很普遍的,所以潛在受眾就有了存在的空間。

每一個傳播媒介在創辦時都有自己的宗旨和服務目標,所以,也都必然因為這些宗旨和目標的作用而產生一定的潛在受眾,並且不同的傳播媒介所擁有的潛在受眾也不盡相同。例如前文中關於浙江衛視的調查,就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區接受其節目的受眾不同,所以潛在受眾也不同。即使在同一個地區的非穩定觀眾中也會有發生過受傳行為的實在受眾和從未發生過受傳行為的潛在受眾之分。

以MV為例,如果說電視文藝節目更多的是傳播藝術,那麼MV可以說是電視與藝術結合的“新生兒”,是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音樂從此不再隻能用耳朵聽,而成為視聽結合的新享受。

在接受課題組問卷調查中的被調查者中,20~30歲年齡段的被調查者對MV的認知度最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度不斷降低。MV應該是年輕人的寵兒,而在中國,隻有50%左右的年輕人了解這一藝術形式。可見,我國MV的製作與推廣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有很大距離,同時也應看到,它存在著大量的潛在受眾,這就意味著它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實在受眾

和潛在受眾相對,實在受眾就是指和大眾傳播媒介發生過受傳行為的受眾。在所有傳播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傳播者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和受眾完全地聯係起來,此時的準受眾就變成了實在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