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大眾傳播受眾的內涵、分類及其特點(3 / 3)

同樣由於傳播媒介創辦時的宗旨和目標,它在開始傳播時就會因為這些因素獲得一定的受眾支持,這些人也就立刻成為實在受眾。實在受眾的數量也從一個方麵反映出媒體傳播的效果。越好的傳播效果獲得的實在受眾的數量也就越多。

在課題組進行的問卷調查中,86%的被調查者家裏擁有1~2台電視機,50.4%的被調查者家裏能收到20~40個頻道,34.7%的被調查者家裏能收到40個以上的頻道;58.1%的被調查者每周看電視5~7次,36.8%的被調查者每次收視時長1~2小時,29.3%的被調查者每次收視時長2~4小時。可見,電視作為傳播媒介,其實在受眾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受眾的收視頻率也相當高。

三、大眾傳播受眾的特點

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以及在大眾傳播過程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受眾有很多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影響著受眾,進而也影響著大眾傳播本身。

(一)構成特點

1.數量龐大

受眾應該說是最龐大的社會群體了,世界上有60億人就有60億受眾。麵對當今這樣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無論社會還是個人要謀求發展就必須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對信息的渴求是每一個現代人的願望。在中國,世界500強中的外國企業更多是把它們的總部設在北京,而非公認的經濟貿易中心上海,因為這些企業的經營者們深知中國的新聞中心在北京,而作為受眾,隻有和傳播者離得越近才能越快獲得最新的信息。因此完全可以說,在現代社會裏,每一個人都是傳播體係中的一個子個體,都是一個受眾。身處大眾傳媒地位的傳播者,同樣也可以成為其他傳播媒介的受眾。

2.構成複雜

正是由於數量龐大,沒有任何限製,這個社會群體受眾的構成也是非常複雜。不論老人還是小孩,不論男人還是女人,不論國界,不分膚色,不管語言,都可以成為某一大眾傳媒影響下的受眾。而且現在的傳媒本身也是非常發達的,形式多種多樣,給人們提供了不同的選擇。喜歡看報的就看報,喜歡聽廣播的就聽廣播,喜歡看電視的就看電視,這也在客觀上促使受眾在媒體的影響下出現新的分化和構成。

在接受課題組問卷調查的被調查者中,選擇看書的受眾人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減。其中,20歲以下的人看書最多,原因是這一年齡段的人正處在學習階段,渴求知識,同時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看書。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家庭等壓力促使人們越來越遠離書本。在對網絡的選擇上,差距明顯增大,由於網絡是高科技的產物,需要一定的電腦知識,30歲以下的年輕人對它更有興趣,也更有使用能力。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對於這一新興媒介則比較難於接受。同樣,無論是去電影院看電影還是看碟,都比較受年輕人的歡迎,已經成為他們休閑娛樂的一部分,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們追求時尚的一種方式。然而無論對於什麼年齡段的受眾,選擇電視的比例均大大高於其他媒介。由於電視傳播信息的便捷和收視費用低廉,看電視仍是人們最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電視也是現階段對受眾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

(二)客觀特點

1.總體上分散

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分布著受眾,因為地域和語言上的差異,對於某一個針對性強的大眾傳播媒介來說,所有的這些受眾都是分散的。即使是同一個地方,甚至是生活在一個家庭裏的人,由於性格、心理、愛好等個人因素造成的差異,他們在大眾傳媒的選擇上也是不同的,總體上呈現出一種分散的態勢。

2.地域上集中

因為地域的原因,同屬一個地域範圍內的人通常是同一國或同一地區的人。在這個地域範圍內,受眾通用一種語言,具有相似或相近的生活習慣,有類似的心理特征和認同感、歸屬感,因此,在一定的地域內,大眾傳播媒介會利用這些有利的因素製作出一些符合該地域中受眾口味的節目,偏重本地區的信息,進行有目的的傳播活動,提高受眾的接受興趣。因此,在本地域內,受眾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一些地域上集中的現象。

(三)行為特點

1.隨意性

受眾接受多是隨意的。由於大眾傳播媒介本身的數量已經很多,而每一個受眾隻會成為其中很少一部分傳播媒介的有意受眾。對於大多數的傳播媒介來說,他們都是非穩定性的無意受眾。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受眾接受信息時完全處於一種隨意的狀態,隨時可能開始,隨時可能結束。對於電視傳播媒介來說尤其如此。有統計表明,伴隨著改革開放,電視不斷發展,頻道數量越來越多,節目類型也越來越豐富,觀眾手中的遙控器的更換頻率也在“與時俱進”,從原來每晚平均更換頻道十多次到百餘次,最多的達到二百餘次,著實驚人。這種隨意更換頻道,與某一傳播媒介切斷受傳關係,又與另一傳播媒介迅速建立新的受傳關係的行為,正是隨意性的最佳體現。

課題組的問卷調查也發現,在家裏看電視時,39.0%的被調查者選擇各幹各的,想看就看;38.6%的被調查者選擇遇到感興趣的節目才一起看;21.9%的被調查者經常全家一起看。可見,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文化生活的豐富,人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全神貫注地看電視了,更多的是一種伴隨性收看,“各幹各的,想看就看”,全家一起看的情景越來越少了,隨意的收視狀態越來越普遍。

2.主動性

從隨意切斷和建立新的受傳關係來看,受眾在接受傳播媒介的信息過程中正在逐步由從前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選擇接收。如今的傳播媒介發展迅速,人們已經可以24小時隨時根據自己的意願接收信息。受眾不僅在時間上可以自己做主,在內容上受眾也有了自己選擇的權利。伴隨著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數字電視信號的推廣,受眾可以通過與傳播媒介的信息交換,即時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這種交互式的接受加速了反饋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受眾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