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電視文藝傳播:社會心理及輿論(3 / 3)

(二)輿論的導向

在抗擊“非典”如火如荼的日子裏,中央電視台的“非典”晚會《我們眾誌成城》猶如一粒定心丸,緩解了特殊時期群眾的緊張與焦灼情緒;“心連心”藝術團走遍大江南北將歡聲笑語送到祖國的各個角落,讓身處邊疆的群眾也能感受到中央政府的關愛;每年的公安部晚會總是會在人們心目中鞏固新時代人民警察的光輝形象;“雙擁”晚會讓觀眾深切體會到軍民魚水之情,等等。

根據“沉默的螺旋”假說的另一個重要觀點,傳播媒介提示的“意見環境”未必是社會上意見分布狀況的如實反映,而一般社會成員對這種分布又處於“多元無知”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傳媒提示和強調的即便是少數人的意見,也會被人們當做“多數意見”來認知,其結果也會引起“沉默的螺旋”過程的始動,在傳媒影響所及的範圍內引起人們判斷和行動上的連鎖反應。換句話說,這個假說認為,傳播媒介具有“創造社會現實的巨大力量”。

“非典”時期,在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社會輿論出現了恐慌的情緒,每天激增的病人數量讓廣大群眾備感焦慮,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中央電視台利用自身強大的媒介傳播優勢,用電視文藝這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對人民群眾進行精神上的撫慰,在社會上形成另一種更強大的力量來抑製恐慌情緒的蔓延,為全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創造了輿論環境。

從根本上講,中國的電視文藝是為大眾服務的文藝,是為社會主義事業、中華民族的文化建設服務的文藝。展示當代文化精神,表達人民心聲,提高昂揚向上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國當代電視文藝傳播追求的價值核心。以一年一度的公安部晚會為例,公安部春節電視文藝晚會自1986年創辦以來,一直受到廣大公安民警和全國電視觀眾的歡迎和高度評價,多次榮獲廣電部授予的“星光獎”,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已基本上成為每年春節熒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並與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民政部、總政主辦的“雙擁”晚會,文化部主辦的賀歲歌舞晚會,並稱為中國春節四大晚會。每年的公安部晚會都以公安戰線一線的題材為表演資源,歌頌公安幹警的敬業品質與奉獻精神,並且都會樹立一批優秀的公安幹警形象。002年春節晚會在策劃和創作期間,《打黑英雄》、《獎章》、《換位》、《警察與球迷》等一批精品節目,再現了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和真實事件;對於2003年的《中國警察》、《兩地書母女情》、《今夜盼你歸》等,觀眾看過之後,不由得潸然淚下,激發起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公安部的春節晚會在全國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藝術化、儀式化和電視化的中國警民大拜年,體現了和平年代老百姓與公安幹警之間的親密情感,這種感情的延續,也促進觀眾對這台晚會的感情投入和期待。著名影視評論家仲呈祥說:“隨著警民關係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我國法製建設的不斷完善,這種對警察文化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公安部春節晚會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會越辦越好。”

借助電視媒介的高科技手段,人民政府的意誌得到有效傳播,在特定的時間、地點、環境下自發的“輿論”得以調控。從傳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這便是“沉默的螺旋”理論所強調的大眾傳播具有強大的社會效果和影響。這裏所反映的“強大影響”已經不止於認知階段,而是包括了“認知→判斷/意見→行動”的全過程。近年來興起的“感動中國”等大型盤點性的晚會也都證明了上述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