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女性觀眾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比男性觀眾略長。
(8)隨著年齡的增長,觀眾每天收看電視的時間增加。
電視文藝傳播主要向觀眾傳遞文化藝術信息與美的感受,特殊的傳播內容決定了觀眾的收視行為與特征肯定出現更加細微的差異。
二、關於電視文藝觀眾的構成調查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文藝傳播研究”課題組於2004年夏天在全國18省、市、自治區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觀眾進行有關電視文藝節目收視情況的調查。在回收的962份問卷中,選擇日常看電視以娛樂為目的的人數占66.5%,其中愛看電視的女性占總數的52.6%,男性占總數的47.4%。在收看電視的節目中,以CCTV3這樣覆蓋麵廣泛的電視文藝頻道為例,按地域劃分,南方的觀眾收看時間遠遠少於北方的觀眾;按居住地劃分,則中小城市的觀眾最多,占所有觀眾的30.6%,直轄市觀眾占16.6%,省會城市觀眾占14.8%,縣城觀眾占8.9%,鄉鎮觀眾占2.1%,鄉村觀眾隻占總數的1.8%;按照職業的標準,在校學生占34.7%,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占9.1%,公司職員占8.9%,工人占8.5%,公務員占6.6%,文藝工作者占6.0%,退休人員占5.0%,企業管理人員占3.4%,科技工作者占3.0%,個體老板占2.5%,進城務工人員占2.4%,農民占1.5%,軍人占1.4%;按受教育程度為劃分標準,則大專、本科生為主要觀眾群,占56.9%,高中、中專生占24.2%,碩士及以上占7.6%,初中生占7.6%,小學生占2.7%,文盲占1.0%;按照年齡來劃分,則發現20歲以下的觀眾占21.8%,20~30歲的觀眾占35.1%,31~45歲的觀眾占20.9%,46~65歲的觀眾占18.7%,65歲以上的觀眾占3.5%;按性別的劃分標準,女性觀眾占52.6%,男性觀眾占47.4%。雖然調查可能存在一定誤差,但是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女性在與電視媒體的接觸上比男性花費更多的時間,對於文藝節目的選擇同樣超過男性觀眾;南方和北方觀眾在對節目的要求上出現較大的差異;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視習慣差距增大。
不同類型的節目吸引不同的目標觀眾,可以發現:女性觀眾投入在電視文藝節目上的時間明顯多於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觀眾對電視文藝節目投入的時間越來越多,但是55歲以上的老年觀眾收看戲曲節目的時間遠遠多於其他年齡的觀眾;不同文化程度的觀眾對電視文藝節目的喜好也各不相同,表55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觀眾對戲曲節目的關注程度明顯超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觀眾,而音樂、娛樂等節目則呈現出文化程度越高收視時間也越多的趨勢;不同收入的觀眾對電視文藝節目的需求也不同,月收入900元以下的低收入觀眾更喜愛戲曲類節目,娛樂、音樂節目則更能吸引901~2000元的中等收入觀眾,而2000元以上收入的觀眾對電視節目的總體投入較少。
在信息社會中,信息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信息也是帶來新財富的手段。因此,在傳播領域,“知溝”已經成為信息社會所麵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如何防止和解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的兩極分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新的社會矛盾,是傳播學者研究的新課題。由於我國現階段社會中仍存在經濟水平的差異,如地域、學曆、性別、職業、與電視媒介接觸時間等不同導致觀眾群中也出現了信息富裕層與貧困層的區別。對於要求高收視率的電視文藝傳播活動來說,更應該將傳播對象的具體分析盡量細化,並針對不同的目標觀眾調整節目的內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