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得到錢,就得付出相當多的勞動,這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傳統。勞倫斯從小就被告知,他得勞動才能獲得報酬,於是,修草坪、擦皮鞋等都成了勞倫斯童年的家常便飯。
商業天才
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是看老洛克菲勒年輕時候的私人記賬本。勞倫斯經常看著祖父的賬本發呆,那本被翻得起毛邊的冊子,從頭到尾都是很小數字的瑣碎記錄,說實話,閱讀是件枯燥無聊的事情,但對勞倫斯來說,那些小數字背後,似乎有一種神奇的感召力量。
時代在變,到勞倫斯讀小學的時候,洛克菲勒記賬本上的方式,已經顯得單調,於是,小洛克菲勒指導兒子們做分類記賬。在這方麵,勞倫斯的表現超過哥哥們,像爺爺洛克菲勒一樣,勞倫斯似乎天生對數字有興趣,看著賬本能夠入迷。因此,他在分類記賬上得到的精神獎勵、物質獎勵都超過哥哥們。
勞倫斯就是通過祖父與父親的記賬方式,得到了最初的認識。勞倫斯的商業潛力,就這樣在爺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積累著。
勞倫斯高中就讀於林肯中學。校長是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1914年,艾略特與教育家弗萊克斯納共同主持教育論壇,基於對美國當時高中學校“效率低,效果差”的現狀,二人決意創立一所實驗高中,倡導實用主義,學校不上希臘語和拉丁文兩門主課,對學生采取較寬容的態度,並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愛好,上課可以提一些奇怪的問題,而不是拘泥於課本。
林肯中學對勞倫斯日後的影響是巨大的。
小洛克菲勒是林肯中學的讚助人,即使這樣,勞倫斯也沒有沾到任何讚助人的光。小洛克菲勒不允許,勞倫斯自己也沒有那樣的習氣。相反,勞倫斯每天徒步上學,一度讓同學們很奇怪。慢慢地同學們也就習以為常了。勞倫斯日後回憶說:“在這所學校裏我沒有感到任何身份上的特殊之處。其他人也不把我當成洛克菲勒家的人看待,我們相處得很好。我也不覺得這所學校比起那些著名學校差,相反,同是富人之後,倒是那些讀著名中學的見我時更加拘謹。”
勞倫斯是林肯中學的出色學生,成績一直非常好。這一點,讓小洛克菲勒比較欣慰。
高中畢業後,勞倫斯與大哥洛克菲勒三世一樣,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哲學。
因為母親艾比一直希望有個兒子能夠成為律師。因此,從普林斯頓畢業後,勞倫斯到哈佛法學院學習法律。不過,勞倫斯天生性格外向,對法律沒有絲毫興趣。因此,入學不久,一向活潑的勞倫斯竟然抑鬱至病,此事嚇壞了艾比。勞倫斯幾乎休息了一年,才又去哈佛讀書。
哈佛退學生
不過,休息的是身體,恢複不了的是興趣,勞倫斯決意退學。1934年,勞倫斯從哈佛法學院退學。不過,雖然退學,勞倫斯在哈佛並非沒有收獲。在哈佛最難過的1934年,勞倫斯認識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瑪麗·法蘭西,二人當年結婚。瑪麗的爸爸是北太平洋鐵路的創始人,這樁婚姻算得上是門當戶對。
這樁婚姻對勞倫斯的幫助很大,至少在洛克菲勒家族之外,勞倫斯又多了一條人脈家族。
婚後,征得媽媽同意,勞倫斯放棄了攻讀法學,來到紐約大通銀行實習。此舉使美國少了一位糟糕的律師,而世界多了一個商業領域:風險投資。
實習三個月後,勞倫斯進入家族企業,幫助大哥打理。很快,勞倫斯決定不做家族生意中的任何一塊,而是決意做一些家族從來沒有染指的生意。
20世紀30年代,北歐斯堪德納家具在美國風靡一時,勞倫斯從這些家具中嗅出了商機。1937年,他與兩位建築師一起,成立了專門經營斯堪的納家具的貿易公司。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這樁生意,但勞倫斯卻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超前眼光。當年,公司就賺了很多錢,勞倫斯獲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新興行業投資人
爺爺的突然去世,中止了勞倫斯經營得風生水起的家具生意,使他得以成為投資資本家。投資資本家是勞倫斯對自己的戲稱,也是他少年時刁鑽性格的延伸。
洛克菲勒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有個席位,那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驕傲,因為它屬於世界傳奇的石油大亨。盡管生前洛克菲勒並不去,但對紐約證券交易所而言,那個席位存在就是一種力量。不過,1937年7月洛克菲勒逝世,保留或者如何保留洛克菲勒的席位就是個問題,那個時代還沒有開化到為一位過世者保留榮譽席位。於是,到了1937年8月,證券交易所建議洛克菲勒家族出麵取消席位。
小洛克菲勒讓勞倫斯代表家族出麵處理這件事。在處理爺爺的席位時,勞倫斯突然有一種衝動:我要繼承爺爺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