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屢戰屢敗輸慘了(3)(1 / 3)

石祥禎,廣西貴縣人,石達開的從兄,封國宗。參加西征,攻南昌,占九江,橫掃鄂南大片土地,克漢陽、漢口,被任命為征湘軍指揮,占嶽州、靖港、寧鄉。這次他與林紹璋各領一軍,一個打湘潭,一個守靖港。待林紹璋湘潭得手後,再上下合擊長沙。

自殺未遂

曾國藩戰敗於靖港,自感沒有顏麵,想投水自殺,但被章壽麟救起,隻能倉皇逃回水陸洲。可以這麼說,靖港之戰是由曾國藩指揮的湘軍的第一次失敗。雖然嶽州之戰中,湘軍也失敗了,但是那次戰役中,雙方並沒有直接交鋒。許多史書卻說湘軍被“全殲”,這是誇大其辭的。那次曾國藩隻帶了湘軍的大部作戰,而中堅力量被彭玉麟、塔齊布率攻湘潭,進攻靖港的湘軍也僅被消滅部分而已。那次作戰,曾國藩究竟帶去多少人馬,被殲多少,走失多少,由於湘軍對此諱莫如深,至今也沒查清楚。就說曾國藩的自殺吧,他活著時誰也沒敢實說,直至曾國藩死後,親自救他的章壽麟作了個《銅官感舊圖》,請《湘軍誌》的作者王闓運作詩配之,李元度和左宗棠分別寫了序。章壽麟所“感”就是曾國藩當年在靖港敗後,船行至銅官渡投水尋死的情景。此後,世人才知靖港大敗,曾氏自殺的事情真相。曾國藩二敗返回長沙,城裏的官紳對他的攻擊比第一次更加猛烈了。以布政使徐有壬為首,幸災樂禍,煽風點火,齊擁至巡撫衙門,要求起草奏折,狀告湘軍的慘敗,曾國藩的無能,要求解散湘軍,懲辦曾國藩。湖南提督鮑起豹更是放聲大罵曾國藩,說湘軍勞民傷財,把“粵匪”引到了湖南,是“引狼入室”,下令關閉長沙城門,不讓曾國藩及湘軍一人進城。

曾國藩二度返回長沙,情緒極為低落,他不吃不喝,不洗不理,蓬頭跌足,萬念俱灰,還想尋死。他叫來弟弟曾國葆,讓他去做一口棺材,曾國葆不幹,苦苦相勸。曾國藩大聲命令:“這是軍令,不聽者斬!”曾國葆隻好派人去買來一口黑漆棺材,停放在江邊。

曾國藩還給鹹豐寫了遺折,說明自帶湘軍進攻靖港,開戰不久,全師潰敗,難酬當初為國報效之願,決心一死報主恩,以謝喪師敗北之罪。並推薦羅澤南、彭玉麟、楊載福等人,讓他們繼續率部征討“粵匪”。同時又寫了一個遺囑,讓曾國葆立即送其柩回家,不可在外開吊,費用自理,不可花公家的一分錢,湘軍所餘之資,概交糧台。

正當曾國藩思考該選擇什麼自殺方法時,左宗棠坐著藍呢大轎來了。

原來他看見曾國葆帶著人抬著一口黑漆棺材向江邊走去,心裏一驚,還以為曾國藩已經一命嗚呼了,於是命令轎夫飛速奔來到曾國藩的大船。左宗棠見事情並不像自己想象得那樣,先是鬆了一口氣,但隨後心頭又升起一股無名業火,大叫:“好哇!你可真是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曾滌生,為什麼你不要做大丈夫,卻做出愚夫村婦才做的事。你若真的死了,我也絕對不會放過你,我會勸說伯父大人不讓你埋在曾氏的祖墳裏。”

曾國藩萬萬沒想到,左宗棠不但不勸慰他反而給他一頓痛罵,他“騰”地站了起來,用手指著左宗棠,哆嗦著說:“你……你為什麼說我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左宗棠聲色俱厲地說:“二十八歲你就進入了翰林院,三十七歲授禮部侍郎銜,官居二品,誥封三代。你所享受到的皇帝的恩情,如天地之深厚,河海之深長。太平天國犯上作亂,朝廷有難,你接受皇上的命令,開始訓練團練。指望你保境安民、平亂興邦,你卻剛剛出師,就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有自殺的想法。置皇上殷殷期望於不顧,視國家安危為身外之事,你的忠又在什麼地方呢?”

曾國藩一聽,臉色變得很難看。左宗棠繼續說:“令祖星岡公多次說過,男兒的奇恥大辱便是懦弱無剛。你將祖訓書之於紳,發憤自勵,同時也以此勉勵自己的弟弟們。京中桑梓,誰不知道你曾滌生自強不息奮鬥了這麼多年,是曾氏克家興業的孝子賢孫。現在受了一點點的挫折就不想活了,這不就是懦弱無剛麼?上有為你傷心的老父,下有因你而失望的子弟。你死之後,有何顏麵見九泉之下的星岡公?令尊大人在你出山前夕,庭訓讓你將孝轉化為忠,實望你為國家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使芳名千古流傳,使曾氏門第世代有光。要是你今天自殺了,使父、祖心願化為泡影,那麼你又怎麼稱得上是孝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