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屢敗屢戰拚了(2)(2 / 3)

半壁山是軍事戰略要地。太平軍喪失半壁山後,地利優勢就完全喪失了。能阻止湘軍東進的屏障就隻剩下半壁山、田家鎮之間的鐵索了。因此,田家鎮一戰的關鍵是在水師方麵。

11月27日,占領半壁山的塔、羅兩師與衝過蘄州防線的楊載福、彭玉麟水師會商後,決定將水師兵分四路,與太平軍水師在江麵展開決戰。第一路由各營中挑選出來的凶悍殘忍之徒充任敢死隊,負責破壞太平軍的攔江鐵索;第二路由彭玉麟率領,其任務是負責攻擊太平軍戰船,壓抑對方炮火,掩護第一路破壞鐵索;第三路由楊載福率領,其任務是在鐵索斷後衝向下遊,燒毀太平軍的戰船;第四路由李孟群率領,負責保護老營和後方輜重船隻。

12月2日,曾國藩下令首先放炮擊沉太平軍護索小船。一聲令下之後,數炮齊發,炮彈尖厲呼嘯著飛向太平軍的小船。護索的太平軍小船慌忙迎敵,但由於先失戰機,湘軍火力強大,所以還沒來得及裝上炮彈,就都被湘軍擊沉了。接著,湘軍選出的那些敢死隊員,駕著20條快蟹向鐵索衝去。每條船上都放著一口大鍋,鍋裏盛滿油脂,燃上大火,將油脂燒得滾沸。湘勇們忍受著炙人的高溫,將船駛至鐵索旁邊,再將鐵索拉到火焰上煆燒。等到燒得差不多時,便用鐵鉗將鐵索夾出來放在預先準備好的鐵墩上,幾個人手執板斧猛砍一番,將鐵索砍斷。不到兩個時辰,六根鐵索全被燒熔砍斷。

攔江鐵索一斷,楊載福急令船隊順江而下,搶先趕到武昌截斷太平軍船隊的歸路,然後再溯江而上,沿途放火,使太平軍水師數千船隻頓時化為火海。箭在飛、火在燒、刀槍相碰;鼓角雷鳴;湘勇為升官發財,個個不顧生死,凶狠猙獰。太平軍為活命謀生,人人奮勇硬鬥,強蠻頑梗。田家鎮一帶發生了一場亙古未見的惡戰。隻見雙方死傷的人一個個掉進水裏,未死的在江浪中拚命掙紮,已死的隨波逐流。江水已被鮮血染紅,半壁山似在低首垂淚,長江水也在嗚咽悲號。

太平軍自西征以來,水師船隻不下萬艘,湘潭、嶽州、武昌幾次大戰均被焚毀不少,而尤以這次大戰損失最為慘重。田家鎮戰役以後,太平軍九江以上的船隻蕩然無存,水師也基本瓦解了。湘軍水師得手以後,塔齊布、羅澤南陸師也趕來助攻,太平軍險要盡失,士氣大喪,不得不於12月3日撤出田家鎮,向西退卻。

第二天,陳玉成也帶兵棄蘄州城而走,與從田家鎮撤出的太平軍會合後一直退回九江。

田家鎮之戰,湘軍雖然獲勝,但也遭到巨大傷亡。曾國藩戰後清點人數船隻時,說行軍以來沒有“喪失如此次之慘者”,言畢放聲大哭。

被石達開耍了

田家鎮大捷之後,曾國藩的湘軍已經完全控製住了長江上遊,再加上基本摧毀了太平軍水師曾國藩等人非常高興,來不及停下休整隊伍,就立即令彭玉麟率領水師;塔齊布率領陸師,浩浩蕩蕩向長沙中遊的重鎮九江進發,叫嚷著要肅清江麵直搗金陵。

田家鎮戰敗的消息傳到天京,楊秀清急忙派遣太平天國的優秀將領石達開、羅大綱趕赴西線指揮。當他們率軍星夜兼程趕到九江時,前線太平軍又告失利,連連退卻。這樣,太平軍隻好南渡長江,合力據守九江、湖口兩城。

九江是長江上的重鎮,在保護南京方麵的作用非同小可。因此,洪秀全非常重視保衛九江的工作。當時林啟容是九江的守將,領有一萬人馬,嚴密把守九江。為了確保在戰鬥中不把九江丟掉,洪秀全又命令翼王石達開帶領四萬人馬奔赴九江增援。而當時的湘軍駐紮在離九江十裏遠的竹林店,屬於九江上遊,一共駐紮有二萬人馬的水陸兩師。此時的湘軍兵力雖不如太平軍,但他們的水師裝備精良,在前一時期連連得勝,所以士氣很高,曾國藩很有信心。

但是,由於林啟容守禦得法,湘軍在很長時間內沒有攻下九江,並且傷亡嚴重。因此,曾國藩急於擺脫目前的困境。當時的水師統領彭玉麟給曾國藩獻上一計,提出以小股部隊繼續攻戰九江,大股部隊則從九江繞過去,以湖口和梅家洲為攻擊目標,為湘軍東進打通道路。

湖口是長江中的一個碼頭,鄱陽湖在它的南邊,長江在北邊。梅家洲是一個江心沙洲,它正對湖口。梅家洲與湖口之間的江麵是一般船隻通行的地方。

曾國藩認為彭玉麟的建議比較符合時宜。然而,令曾國藩沒料到的是,石達開對湘軍此舉早就料到了。當時有一萬名太平軍駐守在梅家洲,而湖口周圍有大批太平軍水師埋伏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