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鎮大捷之後,曾國藩及湘軍跌入了戰爭的穀底。這個時候,太平軍在翼王石達開的統率下進行了第二次西征。曾國藩從田家鎮繼續揮師東進,躊躇滿誌地迎戰。兩軍的主力聚集在長江江西段一帶,都擺出了決戰的架勢。曾國藩全力進攻九江未果,隻好掉轉方向,把主攻目標對準湖口,想憑借水師的優勢拿下湖口,再攻九江。可是,老天爺彷佛是要故意為難曾國藩,他在這次戰爭中,遭受到了最為慘烈的失敗。
而太平軍在石達開的率領下,於湖口九江襲擊湘軍水師大獲成功之後,全軍上下極受鼓舞。鑒於這種情況,太平軍便決定兵分三路沿長江上行,逐步奪回失去的重要城鎮。並且發動戰略性反攻,打擊湘軍的軍事後方,重新奪回長江航線的控製權。
這樣,太平軍在石達開的指揮下,兵分三路溯江而上。東路人馬由小池口向北進發,接連攻下黃梅、廣濟,將湖廣總督楊霈一直追到漢口,中路由九江逆水西上,沿途攻占蘄州、黃州,直搗武漢。西路由富池口出發,經興國拊攻武昌之背。
鹹豐五年(1855年)2月23日,太平軍重新占領漢陽,並對武昌發起進攻。這一下清政府立時慌了手腳,急忙下令曾國藩派兵回師助剿,援救武昌。曾國藩遂派胡林翼、彭玉麟等人率領湘勇水陸兩路先後回師援鄂。
經過一個多月的苦戰,4月3日,太平軍終於第三次攻克武昌,此次為首的將領是韋俊。接著,太平軍控製了湖北省的大部分地區,使湘軍的後方極不穩定。這時,曾國藩更加相信去年(1854年)9月份攻占武昌後不待後方鞏固,經濟恢複就立即揮師東下的戰略方針是錯誤的。但此時的曾國藩也害怕如果立即退兵回攻武漢,會引起士氣低落,軍心動搖。所以,他寧可頓兵堅城,被動挨打,也不肯撤出江西回爭武漢。這就勢必造成了坐困江西的局麵。
在攻克武昌的過程中,湖北巡撫陶恩培被擊斃城中,總督楊霈倉皇逃出城去。這一消息傳到京城之後,朝野震動。鹹豐皇帝龍顏大怒,立即撤了楊霈的職,任命荊州將軍官文為湖廣總督,胡林翼為湖北巡撫。
太平軍重占武昌後,從武昌到江寧,長江兩岸的重要集鎮,全部又由太平軍控製。江麵上,掛著繡龍杏黃綢緞蜈蚣旗的太平軍戰船來往航行,暢通無阻,太平天國鼎盛的時期到來了。
起初,湘軍陸師在江西約有一二萬人左右。分別由塔齊布、羅澤南、李元度統領。塔齊布手下的人最多,約有6500人。羅澤南次之,約帶領3500人。李元度手中的人最少,隻有平江勇二千人左右。這李元度本來是曾國藩的一個幕僚,眼睛深度近視,從來沒有帶兵打過仗。由於曾國藩湖口慘敗之後,手下無人,李元度便自告奮勇要率領二千人馬,前去彭玉麟內湖水師的駐地南康府與水軍相互依護。曾國藩由於無人可用,便答應了他的請求。但這支隊伍人數不多,戰鬥力也不強。曾國藩在江西主要依靠的還是塔齊布、羅澤南兩部。
湖口慘敗以後,曾國藩又不願回師武漢。無奈之中,隻得繼續圍攻九江。他認為隻要湘軍能夠堅持連續攻城,九江定可不日而下。於是集中優勢兵力,加緊攻城,晝夜苦戰。而太平軍守將林啟榮仿佛看穿了曾國藩的心思一樣,隻是構築工事,堅守不出,硬是把一座九江城守得銅牆鐵壁一般,使曾國藩的一切手段都無法得逞。
就在曾國藩為九江戰事一籌莫展的時候,更大的打擊隨之而來。由於久攻九江不下,塔齊布於8月3日嘔血而死。
塔齊布盛年溘然去世,這對於曾國藩來說是不能想象的事。正是曾國藩將塔齊布由一名都司銜署理撫標中營守備,僅一年多時間內,便迅速提升為湖南水陸提督。塔齊布知恩圖報,盡心盡力為曾國藩打了幾場漂亮仗,為湘勇大壯聲威。曾國藩不能沒有塔齊布,他需要塔齊布為自己帶兵打仗。他更需要他為自己製造一個滿漢親密無間的形象,以消除朝野內外的各種猜忌、嫉妒以及形形色色的流言蜚語。如今在這江西戰局進退維穀,晦暗不明的時候塔齊布竟然長逝了。這對曾國藩的打擊無疑是很大的。
就在這時,太平軍又由湖北回師江西,很快攻占義寧並全殲了曾國藩向南昌派去的援兵。江西省城大為震動。曾國藩急派羅澤南前去援救義寧,以阻止太平軍由鄂返贛。
羅澤南見江西戰場無所作為,就想帶領一支人馬到湖北去建功立業。於是他多次和曾國藩商量,要回師武漢。他認為爭取整個戰局主動權的關鍵不在於能否攻下九江、湖口兩鎮。太平軍上控武漢,下據江寧。九江是其中遊要塞,太平軍必然拚死據守。即使一時被湘軍攻克,太平軍也要盡力奪回。況且湘軍永遠無法擺脫在江西被動挨打的局麵。要想改變目前的不利形勢,唯一正確的補救辦法是立即由他帶領一部分主力西撤,鞏固湘軍的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