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太平天國走上末路(1)(3 / 3)

血洗天京城

安徽的戰事的結束,是以安慶的失陷為標誌的。安徽戰事結束後,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主戰場逐漸轉移到江蘇和浙江。太平軍在與湘軍爭奪安慶一役中,死傷慘重,共有三萬多名太平軍在此次戰役中喪生。城內葉芸萊、吳定彩等一萬多人都被清軍所殺害。後來,洪仁玕寫道:“我軍最大之損失,乃是安慶落在清軍之手。此城實為天京之鎖鑰而保障其安全者,一落在妖手,即可為攻我之基礎。安慶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繼陷落,不可複守矣!”

湘軍安慶之戰中大顯身手,使其名聲大振,然而他們在安慶之戰中的殺戮卻是極其殘忍的。

早在鹹豐十一年五月,太平軍劉林部在安慶城外赤崗嶺的戰鬥中敗於湘軍,其中有三個壘、千餘名的太平軍投降了清軍。曾國藩聽到這個消息後,感到非常興奮,便寫信給曾國荃,問他有沒有把這些人都殺了:“不知劉林一壘究竟如何,其已降之三壘,已殺之否?”當他聽說已經殺死了全部投降的太平軍的時候,感到非常高興:“此次殺三壘真正悍賊千餘人,使狗黨為之大衰,平日或克一大城,獲一大捷尚不能殺許多真賊,真可喜也。”

曆朝曆代的戰爭中,優待俘虜、繳槍不殺都是大家遵守的規則,也是一支仁義之師所應該做到的。而在曾國藩的心目中,他寧願斬草除根,也不願意優待俘虜,因為這種方法省事又實用。這對曾國藩來說是一條反動邏輯。他讓別人也接受他的反動邏輯。據唐浩明撰寫的《曾國藩》文中記載,在曾國荃帶兵打仗之初,曾國藩即教他對於所有的太平軍俘虜,都要格殺勿論。

因此,當安慶城被攻陷後,曾國荃就殺光了守衛安慶城的太平軍。曾國藩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了朝廷,並且在奏折中多次提到了“無一人得脫”、“圍殺淨盡”、“實無一名漏網”等詞。

從1862年到1864年,曾國藩三路出兵,除曾國荃圍住了天京以外,其他兩路李鴻章、左宗棠,也都很快占領了天京周圍的重要城鎮。這樣,天京遂變為一座被湘軍嚴密包圍的孤城。

由於天京局勢危急,1863年12月20日,忠王李秀成應洪秀全之命到天京負責守城,由於他經驗豐富,恪守職責,率領太平軍在糧食、彈藥供應不足的艱難條件下,粉碎了曾國荃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曾國荃久攻不下,心急如焚,好像一隻餓貓眼見一塊肥肉卻吃不到口一樣著急。

見到這種情況,曾國藩也是憂心忡忡。他既想讓自己這個心高氣傲的弟弟單獨攻下天京,搶占頭功,能受到皇上重賞,曾家臉上也有光彩。但又怕弟弟一人兵力單薄,圍城什麼閃失,假如久攻不下,反被城中的洪秀全、李秀成擊退。自己十幾年的心血豈不白費?功虧一簣是他最不願意見到的。所以,曾國藩很想派兵增援弟弟,早日將天京拿下,以酬夙願。

曾國藩深知九弟的脾氣,從安慶出兵的那時候起,曾國荃就想獨占頭功,不願有任何人插手圍攻天京一事。多隆阿率部遠征陝西就是這個原因。還有後來鮑超、楊載福等部都曾參與過圍城,但終於又都先後離去,也是這個原因。其間還有幾支奉命前來協攻的部隊,也都被曾國荃拒絕。其實,曾國藩也不想外人來分一杯羹,也想自己兄弟獨吞天京這塊肥肉。早就聽說天京城內金銀堆積如山,天王府都是用金子造的。但天京已圍了一年多了,仍不見絲毫進展,曾國藩心裏很著急。最後,他終於決定讓李鴻章前去相助。

曾國荃由於在攻破安慶時嚐到了甜頭,這次他是鐵了心的要獨占攻陷天京的頭功和天京的巨富。當他獲知李鴻章的淮軍就要來助攻天京時,立即將這一消息轉告給手下的將士們,為了煽動起他們攻城的積極性,曾國荃厲聲問其部下:“有人要來搶功了,你們答應嗎?”曾國荃手下的那幫將領、士兵,對天京城內的財富也是垂涎已久,現在聽曾國荃這麼一說,立即大罵李鴻章,表示要齊心協力,在李鴻章到來之前攻破天京。

曾國荃見狀大喜,立即組織人馬攻陷天京城外的地堡城,扯下了天京城的最後一道屏障,接著又組織人力,在天京城下猛挖地道,日夜兼工,輪班開挖。1864年7月18日,地道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