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史上尤其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1895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卡普西尼斯大道旁的格蘭德咖啡館大廳中,第一次向法國人展示了魅力十足的電影藝術。與此同時,英國人羅博特·鮑爾也在1896年2月開始在劇院放映電影了。在相同的時期內,幾位發明家幾乎同時向電影業的發展邁出了他們前進的步伐。
這期間,美國電影業就像雨後春筍似的處在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同時,人們仍難以忘懷愛迪生提出的“會說話的電影”的美好夢想。發明家們一直在實驗如何將聲音與圖像完美地融為一體。
與此同時,商人們看到,電影這種新奇的玩意兒能夠立即發財致富,便拚命地擠進這種欣欣向榮的事業中來。盡管有不少人想努力成為電影製造商,但是能夠壟斷這個行業的隻有3家美國公司。其中愛迪生影片公司和比沃格拉夫影片公司,從電影鏡箱時期起就已從事這個行業;維太格拉夫影片公司則是在1899年才踏進這個圈子的。
那時愛迪生還未認識到製作電影會得到那麼大的利潤,他把一架放映機賣給前來訪問他的、在報館裏工作的美術家布萊克頓。不久布萊克頓就同他的朋友--職業魔術家史密斯把放映機改造成了一架攝影機。
到了1900年,投影大受公眾的歡迎。在美國大多數城市中,任何有空地的地方都建起了小電影院。在一些大劇院,歌舞雜耍表演結束後也要放映電影。觀眾總希望能看到新的電影。由於觀眾發現節目後放映的片子他們已經看過,便開始退場。因此,需要不斷增加影片數量。長期壟斷影片生產的愛迪生,這時也開始投入到輝煌的影片拍攝當中。過去是新聞片攝影師的埃德溫·波特,此時成了愛迪生攝影場的導演。1903年,埃德溫·波特拍攝了一部名為《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影片。盡管這部影片很粗糙,敘事方式也很原始,但它的麵世卻立刻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在1905年年初,美國隻有10家電影院,但到1909年底,電影院已增加到近1萬家。當時,法國的電影院數目隻有二三百家,在世界其他國家總共也不會超過兩三千家。一個巴黎製片人,如果在法國隻能夠銷出10部拷貝,而在美國卻可以銷掉200部,可是在世界其他各地一共也隻能銷掉50部而已。
1908年以後,愛迪生的電影集團似乎已取得勝利。美國愛迪生集團的組成使歐洲大為震動。英國製片商聯合會首先發出呼籲,一年當中,在當時的電影工業的中心巴黎,召開了幾次籌備會議。愛迪生要製造真正“會說話的電影”的夢想隻差聲音就成為現實了。此時的愛迪生繼續研究著調和聲與影的問題。
在以後的一段時間,愛迪生曾經在奧蘭治鄉村俱樂部舉行過一次成功的電影表演。這次表演距離有聲電影的實現邁進了成功的一大步,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愛迪生最後還是放棄了“有聲電影”的研究,轉到了其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