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好心態,做一個平凡的人,敞開凡人的胸懷,就會收獲一份從容,學著放慢腳步,讓自己不至於太辛苦。這樣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點。平和心態,使心緒寧靜,追逐的目標適中,不要攀比,不要貪欲,享受生活,享受工作。讓感情真正進入心靈成為一生一世的追求和慰藉,改變因為太快而身不由己,來不及思考的“陀螺”狀態,這就是一個凡人的一份獨立和一份幸福的秘訣。
古語雲:靜時煩,煩時躁,躁時怒,怒時唇槍舌劍,血肉橫飛;動時興,興時智,智時聖,聖時海闊天空,高義薄雲。可見凡人有凡人的心境,凡人有凡人的活法,凡人有凡人的軌跡,凡人有凡人的自在。難怪七仙女也想到地球村來過過平民日子。平凡人的生活,平凡人的故事,青春年華在默默奉獻中流逝,美好歲月在無怨無悔中消融,他們的人生也許並不豪邁,但他們的靈魂深處肯定有著美好的回憶。 學習凡人的心態,麵對他人的成績不嫉妒;麵對自己的失意不悲天怨地,自暴自棄;站在煩惱裏仰望幸福,學會做一個成功的凡人。如何去看待幸福和成功,那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做一個凡人。
時代在發展,造化所賦予人類很多自然淡定的東西,已被自恃現代的我們棄置不用了,我們積極地投入到了生活的角鬥場裏。用競爭把自己武裝起來,我們已不會享受生活了,就連做夢的人也都失去了做夢的權利。其實我們可以不這麼殘忍地生活,隻要我們打開自己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閑暇,平素裏再平凡不過的點點滴滴,隻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涵其中。 隻要你用心去觀察:一雙明眸、一串串的笑聲、一顆平凡心……打開我們的感官,這就是無限的風光,你沐浴其中能不感到快樂嗎?看親情如燈,品人生如茶,邁著平凡的腳步,踏著平凡的節奏,走著平凡的人生路,演繹著平凡的生活,詮釋著平凡的幸福!
性格決定淡定與浮躁
性格是表現在每個人的態度與行為方麵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征,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影響著一個人的婚姻家庭、生活狀況,同時也影響著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職位升遷、事業發展等。蘇東坡說: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堅韌不拔恰恰就是人的一種性格。實際上一個人的大部分性格在出生前就已經形成了。一個人的性別、相貌、基因等等基本上是由其父母決定的,出生後是否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是這個人的父母和他後天的經曆以及他所處的外部環境決定的,這種“性格”也就基本注定了一個人的未來命運。
這種說法毫不誇張,性格不但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得失,還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命運,淡定的性格讓人無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都能坦然地麵對,能夠不懈努力,不急不躁,取得成功;浮躁的性格會讓人心浮氣躁,易走彎路,經不起挫折,甚至在關鍵時刻鬆懈下來導致失敗。假如將一個人比作一棟大廈,那麼,性格就是這座大廈的鋼筋骨架,而知識和學問則是充塞於骨架中的混凝土。
“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在這個喧鬧的社會中許多人的通病就是喜歡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妄加評論,有些人自認為才高八鬥,卻又懷才不遇,牢騷滿腹;有些人好高騖遠,高的幹不來,低的不想幹,一事無成;有些人麵對各種壓力,缺乏信心,一籌莫展。不僅青年人有些浮躁情緒,成年人也有浮躁情緒。其實浮躁反而會暴露自己的缺點,因此要學會沉著淡定,不要做語言的巨人,有些想法和做法的改變,就是性格轉變的過程,一個輕浮的心轉向平靜的過程,就是成熟的標誌。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越著急,你就越不能成功。對成功過於急切的心態,這樣反而會阻礙自己的成功,著急隻會使人失去清醒的頭腦,從而不能正確地製定策略以穩步前進。做任何事都不要浮躁,不要急於求成,畢竟它需要一個過程,況且,大器晚成者也大有人在。
蘇洵是北宋的大文學家,在他年輕時就很有文學天賦,可是年輕氣盛、心浮氣躁的他從來不肯踏實地學習,天天混日子。都快30了也沒什麼成就,這時蘇洵才方有覺悟,慢慢地改變了自己浮躁的性格,靜下心來發憤學習。宋仁宗嘉祐年間,他帶了兒子蘇軾、蘇轍,不遠數千裏,從家鄉四川來到京師開封。歐陽修把他的作品二十二篇呈上朝廷,得到了極高的評價。蘇洵直到晚年才功成名就,但他從來沒有產生過浮躁的心理,而是踏踏實實地穩步前進。
人的性格本來有清澈無染,從容淡定的一麵,在後天成長中,是諸多的外因蒙蔽了我們的內心,使我們的性格漸漸浮躁了起來。如何走出浮躁?要做到知己知彼克服盲動性,腳踏實地克服情緒性,善於思考克服衝動性。隻要我們了解自己,掌握好自己,了解自我性格特質,才能發現自身獨有的天賦和優勢,激發個性優勢,控製性格弱點,培育健全的性格,進而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鑰匙,實現卓越的人生。隻要我們腳踏實地地學習、工作,我們的情緒就一定會是穩定的,在這些紛繁複雜的事物麵前就不會盲動。
許久以前,有一個窮人,他很信奉上帝。上帝看到他那樣誠心,想幫他完成他的心願,於是問他:“你如此虔誠,是為了求得什麼呢?” 這個人答道:“心想事成。” 因此,上帝從懷中取出一個寶瓶,交給他說:“這是一個寶瓶,它如同你的心一樣,具有雙麵性,當你的心可以靜下來時它會讓你心想事成,當你急於求成時它會讓你一無所有。” 說完後,上帝走了。這個窮人首先試著變出了一桌好飯,他並沒有得意忘形,還是依然淡定地過日子。 不久後寶瓶給他變出了豪華的住宅,這時他有些按捺不住了,當變出成群的車馬,數不盡的財寶時,淡定的個性不見了,他手拿寶瓶,跳起舞來。 不料,他沒跳幾步,就腳下一絆摔倒了,隻聽“啪”的一聲,寶瓶掉在地上打碎了。而那些由寶瓶變出的住宅、車馬等大量的財物,也在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又一無所有了。
你的性格也是有雙麵性的,當然淡定的一麵占上風你會心想事成,當你忘記了如何淡定,你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浮躁,最後可能一無所有。性格是一個人最大的寶瓶,看你怎麼利用它,它決定著一個人的方方麵麵,從而根本性地決定其一生的命運。性格決定著你一生是平庸,還是建功立業、讓人羨慕,這就需要你認真了解自身的性格。如果你已經認識到了自己有浮躁的性格,並且想改變它,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隻要你萬事從眼前的點滴事情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今後必有大的成就。
生活上浮躁的性格總能讓很多事情都幹得不順心。有時候,有些事情有些人,並不跟你想象中的一樣。如今人們為了追名逐利日夜奔波,不但淡漠了親情,有的人甚至為了金錢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所以在今天我們更應該一有時間就修煉自己的性格,要學會知足常樂,淡定從容,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那樣才能過得開心。所以說淡定真是一種美麗的性格,如同一壇陳年老酒,讓人越飲越不能放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種性格的話,那我們的周圍環境就會像美酒一樣熏人欲醉,使人感到振奮,令人心曠神怡,從而發現一個獨特的自己。那是多麼美好的一種境界呀。
從小事做起修煉淡定的心
列寧說:要想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想養成淡定的性格也不例外,人如果能一心一意地做事,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那麼,這世間沒有做不好的事,也沒有辦不成的事。修煉性格更是需要一步一步從小事做起,當淡定成為習慣,自然就形成了淡定的性格,淡定的心。
自古以來,那些成大事者淡定從容的氣質,有哪一個不是從這些不起眼的小事磨煉出來的。有一位智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不會做小事的人,很難相信他能做大事。做大事的自信心和從容感是由做小事的成就感積累來的。可惜的是,我們平時往往忽視了它,讓那些重要的小事在我們身邊擦肩而過。”做小事都沒有淡定之心的人很難想象能做什麼大事。
小劉在大學學的是計算機編程,大學畢業後,他也曾躊躇滿誌地想要找到一個體麵的工作,結果卻屢試屢敗。受盡挫折的小劉在父母的支持下開了一家電腦維護店,對上門的客戶,他總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周到的服務去完成客戶的要求,絲毫不敢有半點懈怠。盡管如此,第一年幹下來,除去一些開支,還是虧了不少。麵對這一情況,小劉有些想打退堂鼓了:這麼拚命地血戰了一年,得來的卻是賠本,難道自己真的不適合這個行當嗎?後來小劉認真總結了自己失敗的一些經驗教訓,覺得主要是自己太急於成功,太浮躁的性格讓他忽略了許多小事和細節,導致顧客流失的。過去毛毛躁躁的他很容易把顧客的維修項目弄混,主板壞的換了內存,接口有問題的卻換了風扇,類似的問題時有發生,遭到了顧客投訴,導致顧客流失。他決心安靜下來,從小事做起,他自己編了一個流程,把維修的電腦編號分類應用標簽注釋,以免混淆。同時針對電腦出現問題的原因,提示顧客應該在哪些方麵注意對電腦的保養。就這樣他的服務一點點地進步,店裏的業務逐漸多了起來。到如今,小劉店裏已有八個技術人員,有十餘家大型企業與他們合作。麵對自己走過的這幾年,小劉感慨萬千地說:“千裏之行,真的是始於足下。隻有勤勤懇懇一點一滴地從小事做起,修煉一顆淡定的心,做小事淡定才能做大事從容,最終逐漸實現自己的目標。”
小劉的總結給了我們現在許多人一個啟示,淡定的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擁有的,麵對小事時我們能認真做好,不浮不躁,在麵對大事時自然能夠沉著冷靜。記得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做大事比做小事簡單。”乍看上去匪夷所思,如果你仔細體會就會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當你把每一件小事做周到時,做大事自然就很簡單,不論多麼成功的人,他們都善於把每一件小事做到完美,要想取得大成功,必須學會做小事。
凡事從小事做起,做精,做實,才能做強,做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我們隻有從身邊每一件事做起,這樣才能成就大事,從而獲得成功。大家都知道達·芬奇的故事:他從小學畫畫,老師隻讓他畫雞蛋,他覺得學了這麼久還依然讓他做這些小事,他很不耐煩。但老師說,畫畫需要一顆淡定的心,要求有一種腳踏實地的精神,把應該做好的事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做好。世上沒有相同的雞蛋,其實想畫好雞蛋並非容易的事,不要看不起這些小事。他聽了老師的教誨,從此反複練習畫雞蛋,就是靠著從小事做起的認真習慣,達·芬奇最終才成為一代藝術大師。
老話說:“一屋不掃難以掃天下”,如果你都沒“掃一屋”的淡定之心,怎麼能完成“掃天下”的雄心壯誌,可見做好小事能使你成功。小事的磨煉讓我們自己變得沉著淡定,積累經驗、經曆磨煉、提高意誌品格的熏陶,為承擔更大的任務而奠定牢固的基礎。否則的話,就如風中蘆葦、牆頭之草,根基不牢,隨風搖擺,遇到大風,很可能被連根拔起。所以從今天開始,你應該做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隻有小事做到位了,才有能力去成就大的事業。
現在有些人往往“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來。”怨天尤人,孤芳自賞,卻常感慨生不逢時。這樣的人必定一事無成。從前有一對師徒準備去遙遠的村莊,在經曆了漫長的跋涉之後,幹渴難忍,每邁出一步都非常困難。這時候師傅看到了路旁有一塊鐵。 於是,師傅對徒弟說:“把它撿起來吧,會有用的。”徒弟用一副不屑一顧的表情,看了看遙遠的路程,便說:“那有什麼用?”徒弟沒有撿,師傅隻好彎下腰來把這塊鐵撿了起來。走了很遠,終於路過了一個小村莊,師傅用這塊鐵換了一大包梨。當他們再次上路,跋涉在長遠的路途中,師傅拿出梨吃,一邊吃一邊走,同時自己吃一個,還往地下丟一個。徒弟吃一個就要在地上撿一個。
撿一塊鐵隻需要彎一下腰,彎一下腰就多了一個機會,徒弟顯然不懂這個道理,隻好頻頻彎腰撿著吃。這個故事教育我們不要拒絕小事,小事是成功的保證,它也是能否有所成就的關鍵,一件小事都不願做的人,又怎麼能做大事呢?看見小事的人能看見大事,但隻能“看見”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見小事,這是很重要的教訓。往往成功的人都是重視小事的人。一個人有遠大誌向是不錯的,但他不可能一步登天,必須一步步地走,才能為將來的成功作好鋪墊。願我們做好每一件小事,走好每一步路,最後到達光輝的頂峰。
淡定的心,是一種超然的灑脫,富有詩情畫意的韻致,富有曆練滄桑的沉穩,富有寵辱不驚的坦然。這些都是我們畢生的追求,但首先需要在小事上培養踏踏實實、紮紮實實的精神。因為人們最容易在小事上掉以輕心,認為是小事情、不重要,可以馬馬虎虎,不必太認真,等到大的事情來臨,自然就會變得心慌意亂,心浮氣躁,不知如何處理。如果連小事都不願意去做,不願意去磨煉自己,何談在麵對或處理大事時會遊刃有餘呢?如果一棟房子的根基不牢固,怎麼可能奢望它在狂風暴雨中支撐整棟房子呢?
提醒自己“淡定”
在歲月的流逝中,在我們不知不覺的時候,淡定的性格也堆積了厚厚的塵土。因為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同行之間的競爭、工作方麵的要求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的瑣事,無時無刻不在禁錮著我們的心靈。於是在種種的壓力、種種的禁錮之下,煩躁的情緒扼殺了我們心中對事業的追求和熱情。從熱愛工作到應付工作,再到逃避工作,喪失淡定使我們更易浮躁,易衝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過於繁忙的我們時常會忘了各種事情,情緒也時常失控,忘了淡定,我們可以在臥室或課桌上貼上“息怒”、“製怒”一類的警言,時刻提醒自己要淡定。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因為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而發怒,做出不該做的事,事後常常後悔不已。其實發脾氣並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反而會增加新的矛盾,很多令我們悔恨的往事當中,都已經找不到淡定的影子了。這時我們需要淡定地提醒我們自己,不要癡迷於身外之物,而應快樂生活每一天。
有時隻是一念之差,人就可能失去理智,一個人若失去了理智,在尋常狀態下不應該做或不能夠做的事就會發生。人應該生活在希望中,而有了淡定,生活就有了希望,因為淡定的人清楚活著要有自己的目標,它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崇高也可以平凡,但不能沒有。以此來促使自己從浮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對生活要有個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
有位醫生素以醫術高明享譽醫學界,事業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這對他不啻於當頭一棒。他曾情緒一度失控、自暴自棄、意誌消沉,有一天他把心裏的鬱悶告訴了一位修行的智者,這位智者說:“如果你沒有辦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淡定地接受這個事實,也許你會獲得重生。”醫生聽了智者的話心態也為之一變,變得更寬容、更謙和、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在勤奮工作之餘,他從沒有放棄與病魔搏鬥。就這樣,他已平安度過了好幾個年頭。有人驚訝於他的事跡,就問他,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支撐著他。這位醫生笑著答道:“在我自己頭腦發熱時,有人提醒我要淡定看待每一天,當我靜下心來看待世界時便有了新的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個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溫暖每個人。”正是這種淡定的心促使這位醫生更好地活下去,也正是智者的提醒讓他看到漫漫人生路上的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