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修煉淡定的靜心之法(2 / 3)

阿拉伯格言說,人隻有四種:一是不自知其無知的傻子;二是自知其無知的蠢子;三是有知而不自知的瞌睡蟲;四是有知且能自知的聰明人。在知識大爆炸的今時今日,想成為有知且能自知的聰明人,唯有不斷地學習,這樣當麵對新鮮問題時才不會慌張,能夠從容麵對。知識可以給人以力量,改變人的思想,改變人的性格,提升人生境界。通過讀書學習,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角度,以及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會和以前大不一樣。

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稱心如意、快樂充實,我們需要把自己當做“蓄電池”,要不斷給自己充電。邊生活,邊學習,不斷補充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了解新信息。隻有具備真才實學和專長,才能增強自己生存的競爭力。在現實生活中,不管你處在什麼地位,從事什麼工作,不管你預備走哪一條路,最最要緊的是要為自己今後的發展作好知識準備,因為你不能赤手空拳地開始你的行程,你必須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知識是人們在任何一條道路上最可靠的旅伴。

有一次,孔子遊曆到宋國。有個小孩用石塊壘起了一個大圓圈,擋住路說:“這是一座‘城池’,你們過不去了。”孔子下車問道:“你為什麼不給我們讓路呢?”小孩說:“你既然是大聖人,那你說在路上遇到城郭時,是車讓城還是城讓車呢?”孔子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車讓城啦。”小孩用手指著那堆土塊說:“那好,這是一座‘城池’,你怎麼才能過得去呢?”孔子環視四周,覺得這真是個難題:如果繞開,路途太遠;要從旁邊經過呢,周圍又是莊稼,實在想不出好辦法,就對小孩說:“那你能不能把‘城池’拆掉讓我們過去呢?”小孩生氣地說:“你既然是位講道理的先生,怎麼能拆城讓車呢?”這下可把孔子給難住了,他顯得十分尷尬。小孩對孔子笑笑說:“你既然想不出過‘城’的方法,不如你叫我一聲‘先生’,我既不拆‘城’,又能讓你過去。”孔子立即走到小孩跟前,躬身施禮,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先生。”小孩說:“這很簡單。你在‘城門’外,我在‘城門’內,我把‘城門’打開,你不就能過去了嗎?”

孔子心裏明白了,既慚愧又佩服,伸出大拇指對小孩說:“我比不上你,你讓我長知識了。”然後,按著小孩的指點,順利地通過了“城門”。孔子如此麵對小孩的戲弄,同樣能淡定地叫一聲“先生”,虛心向別人請教,傳為佳話,難怪都尊稱他“聖人”。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當今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加快,如果不虛心學習新的知識和方法,社會的進步潮流會將你淘汰。

古今中外,屹立於世間最璀璨、最明亮的那顆明珠就是“知識”。知識是學不完的,也是一種沒有邊界的研究,但重要的是這一過程,其間所涵蓋的思想、智慧、成就。無知的人,縱然家產萬貫亦會敗盡,取辱於人;沒有真才實學的人,縱然千軍萬馬亦隻會全軍覆沒,身敗名裂。明朝的許仲琳說過:“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縱觀人類的發展史,誰掌握更多的知識,誰便擁有了更多的特權,這往往又是和財富、價值掛鉤的。

“吃一塹,長一智;讀一書,增一智”,求知可以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知識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讀書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累,君子學以聚之。堅持學習是伴隨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超越挫折和坎坷、不斷成長進步的過程。人生是有限的,隻有那知識的力量才是無窮的。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要用有限的青春去學習無窮的知識。知識也可以讓人充實快樂,就讓它來充實我們的心靈吧!

今天我很快樂

讓你作選擇,願意怎樣生活,痛苦或是快樂?可能你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自然是快樂。”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在麵對這個簡單的問題時不能作出選擇,有時拋棄了自己的快樂,迫不及待地戴上痛苦的枷鎖,而他自己卻全然不知,看見別人快樂地生活,還抱怨世界對他不公。其實這種抱怨是無謂的,因為快樂是自己決定的,自己選擇的,怨不得別人。快樂其實很簡單,就取決於你有個好的心態。

快樂是層層疊疊的群山,悲觀者因無法欣賞全景而歎息,樂觀者因時刻身在快樂之中而喜悅。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超越痛苦,才能讀懂人生,進而笑對人生。總之,快樂是你的選擇,不快樂也是你的選擇,關鍵是你到底應該選擇快樂還是不快樂。快樂讓心變得淡定,從而笑看人生,生活也跟著快樂起來。

從前,有一位國王,他總是覺得生活得不快樂,他問他王宮裏的所有大臣:“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快樂呢?”王宮裏的人都無法回答他的問題。於是,國王就讓宮裏的大臣陪他一起去尋找快樂。國王剛出宮殿,發現他的宮殿外麵有一個曬太陽的乞丐,覺得乞丐很可憐,於是就想幫助他,所以就問乞丐有什麼願望,他什麼都可以滿足他,而乞丐卻對國王說:“請陛下離開這裏,不要擋住我曬太陽!”其實快樂就在身邊,忙忙碌碌的人追求得太多,簡單的心一旦複雜起來,快樂與幸福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快樂不是你去多遠的地方尋找的,人生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讓我們活得不快樂,但你可以告訴自己今天我很快樂。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內心的平靜。”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欲望,也就有了太多的欲望滿足不了的痛苦。因為人的欲望更是無止境的,而人越是痛苦,才越覺得快樂的可貴,才會拚命地去追求快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樣的一類人,他們臉色紅潤,身體健康,笑口常開,心情愉快,他們活得有滋有味,盡管他們在事業上未必非常成功,生活未必十分富足。但他們是生活中的成功者,這個世界上不缺少快樂,缺少的是這種體味快樂的心態。其實停下盲目的追求,快樂就在眼前,就在今天。

從前有一位商人生活富裕,但是他不覺得自己快樂,雖然他很有錢。有一天他外出散心來到海邊的一個碼頭上,看見一位漁夫的小船上裝了好幾條大魚,顯然,這是漁夫打來的。這個商人問漁夫:“要多少時間才能打這麼多?”漁夫說:“一會兒的工夫就打到了。”商人再問:“那你為什麼不再多打一會兒,這樣你就能打更多的魚。”漁夫很不以為然:“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商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來的時間都在幹什麼,會不會很無聊?”漁夫很驚訝:“不會啊,我呀,每天都會睡到自然醒,然後出海打幾條魚,回來就跟孩子們玩耍,到了晚上就到村子裏喝點小酒,唱唱歌,跳跳舞,怎麼會無聊呢,我的日子可過得充實又忙碌呢!”

商人覺得漁夫每天就打幾條魚,日子過得很貧苦,於是打算幫他出個主意:“如果你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打魚,你就會有更多的收入了,然後再買更多漁船。到那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了,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這樣你就能掙更多的錢去開一家工廠,那麼你的日子過得一定比現在快樂得多。”漁夫笑了笑問:“這要花多少時間呢?”商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漁夫又問:“開了工廠然後呢?”商人大笑著說:“那時候你就發啦!然後你當然就可以在家享福啦!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黃昏時,晃到村子裏喝點小酒囉!”漁夫疑惑地說:“我現在不就是在過這樣的生活嗎?”漁夫的話一下子驚醒了這位不快樂的富商。為了追求生活的幸福快樂,拚命賺錢,忙忙碌碌地工作,等到有了錢又覺得自己找不到快樂。適當的時候停下來,快樂就在當下,就在今天,不要再為了明天的奢求丟棄它。

人生有N種可能,但也有N+1種快樂。人的一生中將會麵臨無數的選擇,人的每一天都是在選擇中度過,不同的選擇將會造就不同的人生。一位出身貧寒的農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羨慕那些生活富裕的同學。一天清晨,她的母親吩咐她掃地,還未清醒的她心中老大的不願意。可是母命難違,於是怒氣衝衝地掃得灰塵滿天。在一旁做農活的哥哥笑道:“你高興也掃,生氣也得掃,不如高高興興地去做。”她認為哥哥在幸災樂禍。 後來,經過一段人生的磨煉,回想從前,她說:“人生隻有幾十年,事情不會因為煩惱而解決,不如開心一日算一日。”這就是人生的選擇。

請選擇快樂吧,把快樂留給自己,也留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有人說:“生命是有限的旅程,快樂是路旁的花草。”看一看路旁的野花野草,聽一聽小鳥的鳴叫,呼吸一下雨後帶有淡淡花香的空氣,細細體味一下人間冷暖,你會覺得快樂就在身邊。 隻要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那這個世界就是美好的。

瑪格瑞特·科利爾·格雷厄姆說過:人們需要快樂,就像需要衣服一樣。快樂把我們帶到沒有煩惱的地方,它會讓我們活得更自在。在有些人眼裏快樂並不重要,他們隻渴望得到最愛的人,也許得到最愛的人會使他們感到快樂。快樂使人自信樂觀;碰到困難時,快樂使人勇敢拚搏;遇到失敗時,快樂使人積極奮鬥……我們的生活處處盛開著快樂的花朵,世界時時灑滿了快樂的陽光。選擇了快樂,你我的生活將更加絢麗多彩!用心建築自己的心靈花園,守住那份寧靜,與快樂共舞,與快樂同歌!

少些憂慮,感受美好

在淡定的人眼裏,生活是五彩繽紛的,我們可以觀賞到優美的景色,側耳聆聽悠揚的樂曲,盡情地感受濃濃的親情,擁有更多的知心朋友,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歡樂……生活就像一杯沒有放糖的苦澀的咖啡,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嚐到辛酸,嚐到失敗帶給我們的毀滅性打擊。可是,生活對淡定的人來說,卻像是一隻五味瓶,酸、甜、苦、辣、鹹,樣樣都要齊全。也許生活正是因為有了味道各異的調味品,才變得有滋有味。

煩惱固然存在,它不會因為我們的憂慮而減少一分。但美好,隻要你用心感受它就存在,美,是生活的縮寫,是宇宙的精華。它無處不在,怎麼找到它,全在於你的感官與創造。我們常被一些場麵所觸動。一個細微的動作或眼神,一句溫馨的鼓勵或勸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於一滴雨水、一縷春風等,於不經意間撥動我們的心弦。動人的場麵給人以溫暖的情懷、美好的想象、深刻的沉思……這就是生活的美好。我們常常被憂慮包裹起來,一直歎息生命的平凡與渺小,宛若一杯失去醇香的酒,卻把美好壓縮在心中不知名的角落裏。隻要將美好還原,讓美好充溢著心靈,就會有一份愉快的心情與豁然的胸懷。

有一位盲人每天傍晚都會在公園裏聽著音樂靜靜地坐著,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看起來很享受現在的生活。有位路人問他:“世間的美好,你都看不見,這麼活著你不痛苦嗎?”盲人卻笑了笑回答:“痛苦?我不會,我也同樣在享受美好生活。與聾子相比,我能聽見聲音;與啞巴相比,我能說話;況且我還可以用心靈去感受世間的美好,我的生活讓我感到幸福。” 生活是一個未知數。因為生活就像天氣一樣,有時一天都是晴晴朗朗的,萬裏無雲,而有時候則風雲變幻。明天是什麼樣子,今天的你永遠都不知道,難道我們要為明天未知的憂慮,放棄今天的美好生活嗎?如果你那樣做了,隻會讓你為明天憂慮而虛度了今天的光陰,真是得不償失。

感受美好,是一種豁達淡定的心態,有了今天的美好我們才能有勇氣麵對已經溜走的昨天和未知的明天。詩仙李白,他當不上官又囊中羞澀,但口出無可置疑之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如此泰然地皈依於美好,讓人不禁為之肅然起敬。昨天不過是一場夢,明天隻是一個幻影。明天的重擔加上昨天的負擔,必將成為今天的最大的障礙。所以我們必須養成一個良好的心態,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裏。拋下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生活,昨天已成為逝去的扉頁,就索性將它埋葬,感受生活實實在在的美好。

美國加州有位生長在貧苦家庭裏的年輕人,小時候他就靠賣報為生,長大了在雜貨店做店員,家中的父母年事已高靠他供養,他隻得找新的工作,做了助理圖書管理員,盡管工資微薄,他也不敢辭職。八年之後,他才鼓起勇氣開創自己的事業,竟然時來運轉,用借來的100美元發展到一年淨賺兩萬美元,可惜好景不長,他的公司倒閉了,他不但損失了全部財產,還負債兩千美元。他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他說:“我開始生起奇怪的病來,病因純粹是憂鬱過度,有一天我走路時昏倒在路邊,從此隻能臥床休息,結果全身都爛了,最後連躺著都痛苦不堪。這時醫生告訴我,我大約隻能活兩個星期了。我大為震驚,隻得寫好遺囑躺下等死。我想剩下的日子既然不多,再多的憂慮也無濟於事了。我放鬆下來,打算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我喜歡聽音樂,在音樂中釋放自己,於是在那一刻,我懂得了感悟,感悟身邊的美好。這樣一來,那些令人疲倦的憂慮漸漸消失了,胃口也漸漸好起來,體重也開始增加。”

“又過了幾星期,我能拄拐走路了。兩個月後我康複了,又能回去工作了。過去我的年薪曾達一萬元,現在能找到每周30元的工作就很高興了。我想把更多的心用來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即使隻有30塊錢,我也能積極熱情地工作。”他事業發展迅速,沒幾年,他又擁有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但是他不像以前一樣總憂慮生活中的種種,而是懂得生活是用來感受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