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曆史的選擇(12)(2 / 2)

於是乎,“魏兵不能當,一時奔潰,死者相積”。增援的三萬人幾乎全軍覆沒,長孫嵩怒不可遏,卻也無可奈何,隻好在軍前斬殺阿薄幹泄氣。

拓跋嗣吃了一顆大大的苦果子,這才悔不聽崔浩之言。正巧崔浩崔浩在殿前侍講,於是一臉沮喪地向崔浩求計。拓跋嗣問崔浩:“劉裕的才幹和慕容垂比起來孰勝孰敗?”崔浩答曰:“劉裕要在慕容垂之上。慕容垂仰仗先祖兄弟之基業,才能霸業;而劉裕奮起於貧賤之中,無尺寸之地,先是從孫恩之亂中脫穎而出,繼而討桓玄、滅南燕、誅盧循,所向披靡。若非異於常人之才,焉能如此?”

拓跋嗣苦笑道:“劉裕現在受困於潼關,如果我們效仿劉邦,兵出彭城、壽春呢?”

“陛下想要成秦皇漢武之業,堪稱浩然明君,但請問陛下,白起、韓信何在?陛下貴為六軍統帥,難以親征,而長孫嵩善於治國,不善帶兵。放眼全國,更無一人能獨當一麵,貿然出兵,極有可能招致阿薄幹之慘敗啊!”

“那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劉裕稱霸關中嗎?!”

“南北風俗不同,南兵不可能常留北地,依臣看,劉裕攻下長安後,必會為赫連勃勃所逼,撤軍也就近在眼前了,到時我們就出兵關中,占取關洛。希望陛下按兵不動,靜待戰機。”

崔浩還說道:“臣觀近代臣子,王猛長於治國,是苻堅的管仲;慕容恪輔佐年幼的慕容暐,是慕容暐的霍光;劉裕助晉國平亂,是司馬德宗的曹操。”(好精辟的分析)

“嗯?”拓跋嗣來了興趣,“那赫連勃勃呢?”

“赫連勃勃趁涼州大亂立國,又結怨與鄰國,國家基礎本來就不牢固,雖然能猖獗一時,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等著吧,胡夏遲早得滅亡,不亡在勃勃手裏,也會亡在其後繼者手裏。隻要涼州不出現個劉裕,陛下一定會狩獵統萬城!”

拓跋嗣心中大喜,不但全盤采納,還賜給崔浩許多好東西。第二天,心情大好的拓跋嗣就出去打獵遊玩了。

劉裕沒有了北魏的後顧之憂,於是大張旗鼓地援助潼關。常言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姚讚那一套,同檀道濟周旋還可以,對付劉裕就行不通了。至於劉裕具體是怎麼打的,史書記載不甚詳細,但劉裕用了不到兩天就攻下潼關則是不爭的事實。

拓跋嗣指望不上,洛陽丟了,潼關也沒了。等待姚泓的隻剩敗亡。姚泓不想坐以待斃,於是集結最後的數萬秦軍,直奔潼關而來。遺憾的是,姚泓連劉裕的影子都沒見到,在青泥(今陝西略陽縣北)即為沈田子所阻。

沈田子手頭隻有一千多人,被數萬秦軍圍了若幹圈。關鍵時刻,沈田子仿佛被劉裕附體般,智力和武力值急劇上漲。沈田子對士兵們大喊:“大家冒著生命危險,不遠千裏來到關中,正是為了今天這場戰鬥。我沈田子願與大家共存亡!我沈田子拿性命作擔保,戰勝之後,諸位必封侯!”

在沈田子的激勵下,晉軍打了雞血般,頓時忘了死為何物,紛紛拚死作戰,結果大破秦軍,連姚泓的天子車駕都俘獲了。姚泓狼狽地逃回長安。

與此同時,王鎮惡一路也通過渭水來到長安北門。姚丕出城作戰,差點被活捉。姚泓想親自救援,但剛出城部隊就自相潰散。

大勢已去,隻有投降了。

姚泓的兒子姚弗念才十一歲,頗有些血性,登上城牆墜城而亡。姚泓帶著宗師百官,向王鎮惡投降。那個給晉軍造成大麻煩的姚讚也率一百多名宗室成員來降,結果全部被處死。

姚泓隻不過多活幾天而已,被押到建業後不久便被處死。(從姚泓的作為來看,並不像一個昏君,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挽救後秦的危亡。隻能說,姚泓生錯了時代,倘若生於太平盛世,他完全有機會成為一名守成之君。)

公元416年,後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