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曆史的選擇(13)(2 / 2)

王鎮惡還真不含糊,去就去,誰怕誰是小狗!

王鎮惡提著砍刀就上去了。沈田子早就看王鎮惡不順眼,沒了劉裕的監督,兩人的矛盾更加激化。幾天後,沈田子請王鎮惡吃飯,趁王鎮惡酩酊大醉時,偽造了王鎮惡的若幹罪狀,然後直接判決王鎮惡死刑。

事後,沈田子一首炮製的“罪狀”自然傳到了主帥劉義真手裏。於是,傅弘之護送著劉義真爬上城頭,觀察情況。不久,沈田子就帶著十幾個人,鼻涕一把淚一把地控訴王鎮惡,長史王修才不信呢!當下就抓住沈田子,把他殺了。

王鎮惡、沈田子,兩位當世名將,就這麼稀裏糊塗地死了。王鎮惡不大可能造反(即便有也是反心未露);沈田子就更沒有理由鬧革命了,老婆孩子都在建業,劉裕也待他不薄,沒有造反的動機。

王鎮惡一死,王修鎮不住手下一幹武將,不久後激起了兵變,也步了王鎮惡兩人的後塵(王修死得也很冤枉,被劉義真處死)。當初劉裕苦心安排的留守人員名單上,隻剩傅弘之和毛祖德這兩隻僅存的碩果。毛祖德忝居高位,沒什麼才能,重擔落到了傅弘之一人肩頭上。

王修一死,長安守軍人心思變,傅弘之雖能在外苦苦支撐,但城內的劉義真無法穩定局勢,不得不采用不是辦法的辦法:緊閉城門,高掛免戰牌(真是難為這個小孩子了)。如此一來,長安下轄各郡縣都被赫連勃勃各個擊破。長安幾乎成為一座孤城。

關中打得很熱鬧,劉裕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傅弘之、毛祖德等人都是小角色,死了沒關係,但城中還有他的寶貝兒子!劉義真如果死了,那可就賠大發了!於是,劉裕緊急把朱齡石派往長安救援,同時詔令劉義真即刻啟程,遠離這片是非之地。

與其說救長安,倒不如說是救劉義真更恰當些。因為朱齡石接到的命令是:到達長安後,第一任務是把劉義真帶出來,護送他回建業,關中能守則守,不能守就撤!

朱齡石馬不停蹄,終於趕到了一片混亂的長安,哪裏還有劉義真的影子?朱齡石急了,隨手抓來一個潰兵,這才知道,劉義真已於前幾日率大軍出城,如今生死未卜。朱齡石一麵整頓長安防務,一麵派人尋找晉軍主力。

劉義真正在路上。他的士兵們身揣沿途搶來的寶貝,護送著主帥緩緩向東移動。傅弘之怕胡夏兵追來,勸劉義真扔掉財物,輕裝出發。劉義真終究年紀小,舍不得好東西,丟棄後又撿回來,如此多次,把傅弘之氣得夠嗆。

傅弘之知道無法全身而退,就集合部眾,為劉義真殿後。沒過多久,胡夏軍果然追來了,傅弘之拚死抵抗,才為劉義真爭取了一點點時間,劉義真利用這段可憐的時間,好不容易到達青泥。赫連璝帶著他的匈奴鐵騎,毫無懸念地擊敗了斷後晉軍,並生擒傅弘之,直逼青泥而來。

而劉義真再也無法組織起像樣的防線,於是,撤退變成了一場艱難的生存戰,有的人躲進草叢裏,僥幸躲過一命,大多數都做了刀下鬼。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赫連璝也殺累了,便宣布撤軍。(幸虧他不知道晉軍中還有劉義真這樣一個大角色,否則就是十個劉義真都不夠他殺的)

大軍散去後,中參軍段宏獨自騎著馬,沿路尋找主帥。最後終於在一堆屍體中翻出了滿臉是血的劉義真。劉義真驚訝地說:“這不是段中兵嗎?你趕快趁著夜色走吧!”

段宏不肯走,發誓一定要護送劉義真平安回到建業。劉義真語氣堅定地說:“如果我們同行,最後一個都活不了,這樣吧,你把我殺了,然後提著我的頭顱送到京師,讓父親不要再向關中增兵了!”

段宏不由分說,把劉義真扶上馬背,主仆二人共騎一匹馬,向建業方向疾馳而去(何為鐵血柔情?這就是!)。路上,劉義真感慨道:“今日之事,全因事先無應對之策,然丈夫不經此,何以知艱難?!”

第二天,赫連勃勃命人砍下昨日戰死的晉軍頭顱,做成骷髏台,作為一處旅遊景點(第二次了吧?),供那些不聽話的家夥們學習參觀。而處於頂端的,正是誓死不降的傅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