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翻篇!劉裕奪鼎(2 / 2)

於是乎,自劉裕之後,南朝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揚州刺史必須從宗室裏麵選;且血緣關係必須和當朝皇帝最近;最得皇帝信任。

解決了防守端的問題,該向龍椅進攻了。司馬家的天下,大半都是劉裕打下來的,操勞了大半輩子,該享受幾年勞動成果了吧?種莊稼還講秋天收獲呢,況且是打仗這種要命的職業。

劉裕不知讓人卜了一卦,顯示他之前還有一位晉室皇帝。劉裕二話不說,派人毒死了晉安帝司馬德宗。司馬德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大家倒也沒吭聲(比他爹司馬曜死得還平靜)。劉裕然後奉立深孚眾望的司馬德文,拉開了改朝換代的序幕。

司馬德文無權無勢,能保住吃飯的家夥就不錯了,哪裏敢和劉裕抗衡?為了多活幾天,司馬德文拚命討好劉裕,增劉裕十二旒、乘金根車、加九錫、備五時副車、樂舞八佾...天花亂墜的背後,是東晉末帝的無奈和劉裕得意的笑。

篡位這種事,最好能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否則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劉裕淹死。於是,劉裕把百官請到家裏,大宴賓客。見眾人都喝得醉醺醺的,劉裕終於切入正題:“桓氏篡位,鼎命已移,我劉裕首倡大義,興複帝事,南征北戰,平定四海,終被封為宋公,加九錫之禮。常言道: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我今年五十有三了,今欲奉還爵位,解甲歸田。”

不知大家夥喝醉了還是裝傻,齊聲為劉裕大唱頌歌,就是不上鉤。劉裕頓時拉下臉來,但這種事又不好直接說明,隻好假惺惺地與眾人把酒言歡。

可到了傍晚時分,仍沒人點破,劉裕好失望地送走了他們。(主要是劉裕采取的方式不太對頭,如果有人當堂點破,就得背下亂臣賊子的名聲,以後在同行麵前怎麼混?那幫士大夫們精明得很,這點事還能不懂?)

聰明人到底有,傅亮就是一個,這小子見眾人走遠,就偷偷返回來對劉裕說,臣願意向陛下上書一封!劉裕大呼忠臣,立即命傅亮回去撰文。傅亮再出門,已是繁星滿天,剛巧天空中突然有一顆彗星劃過,傅亮長歎一聲:“也許這就是天意吧!”

第二天,傅亮把上書交給司馬德文。司馬德文早就不想當木偶了,想都沒想便欣然同意。於是,劉裕順理成章地接管了東晉的江山。

這一年是公元420年,劉裕五十三歲,距他起兵已過去二十一年的漫長歲月。劉裕是東晉的救命恩人,也是東晉的埋葬者。

.......

兩晉的故事講完了,十六國曆史也告一段落。嚴格意義上說,之後的事件應屬於另一個時代: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國曆史上的一道分水嶺,它把北方遊牧民族的強悍和秦淮河畔的鶯歌燕舞融合,在一個多世紀裏,鑄造了一個涅槃後的新漢族。

......

這原本是全書的終點,接下來的部分(如果有的話),筆者想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予以呈現,具體方式正在考慮中......

就這樣吧!一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