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流血漂櫓(1 / 2)

()羊枯何許人也?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儀之邦。泱泱大國,音樂自然不可或缺。其中尤以四大名琴最為出名:分別為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以及蔡邕的“焦尾”。

琴以人名,而人又以琴為知己。這裏要說的是最後一把“焦尾”。據傳蔡邕一次經過吳地,恰遇一樵夫焚木煮飯,蔡邕聽到木材燃燒的聲音,認定這是一塊奇木,於是請人做成琴,聲音果然及其優美,因琴尾有燒焦的痕跡,故名之曰“焦尾”。

至於蔡邕痛哭董卓得罪王允等政治事件在此不予評說。正史有記載,大音樂家,書法家,畫家,文學家蔡邕。蔡邕膝下有二女,長女蔡琰,又名文姬。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此乃大才女一枚,要不怎能勾得一代梟雄曹cao心旌蕩漾。曹cao一生閱女無數(兒子就有25個),獨獨對此女至死不渝。在1987年國際天文組織正式公布的水星環形山名字中,其中一個就是“蔡琰環形山”。扯得有點遠了。

蔡文姬還有個妹妹,蔡氏(抱歉,筆者實在沒能找到其名字)。蔡氏嫁給了當時的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蔡氏生了一對龍鳳胎,女兒羊徽瑜(司馬師老婆),兒子羊枯。

羊枯有倆媽,上麵提到的是後媽,還有一前媽(老爸前妻)孔氏(名字無從考證),孔氏的父親是孔融。

繞了一大圈,相信大家對羊枯的身份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蔡邕和孔融的共同外孫,蔡文姬外甥,當朝太後胞弟,皇帝舅舅,最不爭氣的老爸還是太守(一郡最高長官,相當於省委書記)

羊枯,公元221年生,小夥子不僅家世顯赫,長得也很帥(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善談論)。很被夏侯威相中了,並且將侄女許配給了他(不是自己的不心疼)。於是,羊枯又多了個嶽父,夏侯霸,順便賺了個爺爺,夏侯淵。

傳說羊枯十二歲那年曾和叔父羊耽遊汶水,遇到一位白胡子老頭,老爺爺說道,“這孩子相貌不凡,在六十歲之前一定能立下大功。”老人說完便沒了蹤影,飄飄乎仙人。

後來,因為嶽父夏侯霸被迫降蜀以及母親去世的原因,羊枯開始以修道之人自居,這一道就是十幾年,(這段時間正值曹cao和司馬氏爭權奪勢的高峰期,羊枯和雙方都有姻親關係,隻好回避了)直到魏文帝曹丕征召。

羊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生在鹹寧元年(公元275年)。司馬炎任命羊枯為征南大將軍。兩漢三國時期,關於將軍的稱謂有著很明確的規定:

大將軍(最高軍事長官);鎮軍大將軍(不常設,地位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位列三公,司馬懿即此職);車騎將軍(位比上卿,掌管廄禁軍);衛將軍(正二品,次於上三者);輔國將軍(節製四鎮將軍);“四征”將軍(征南,征北,征東,征西將軍,第二品);“四鎮”將軍(低於“四征”將軍,正二品)。

其中資曆比較高的在將軍前加“大”字,如羊枯就是征南大將軍。後麵還有左將軍,右將軍,中護軍等等,在此不一一解釋。大概跟我們今天的軍銜製度相當,可比後者要亂得多,其節製關係也不是絕對的。比如車騎將軍某些情況下比大將軍權力還大…麻煩吧?

總之,我們隻需知道一點就行了:羊枯征南大將軍的職位很高很高。

上任之初,羊枯先上表分析了敵我雙方情況對比,大意如下,

第一,晉已掃滅西蜀,吳蜀唇齒關係已不存在,吳軍不再有援軍;第二,吳國經常挑起事端,嚴重威脅到晉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第三,孫皓暴虐,國內怨聲載道,上下離心,而陛下寬厚仁慈,民心所向;第四,吳國北依長江,戰線長達千裏,一旦我軍突破一地,吳軍將尾不能相顧;第五,此時我大晉兵勢正盛,宜果斷出擊。

司馬炎表示讚成,可問題是,西北邊界的青州和秦州的胡人怎麼辦?

羊枯再一次展現了他的遠見卓識;“平定吳地,胡人自散矣。”

因為他深信,平定吳地用不了多長時間。隨後他提出了具體作戰方案:

梁益二州軍隊東下;荊楚之眾逼江陵;豫州兵馬出夏口;徐揚青兗諸軍會師秣陵。吳軍必分兵抵抗,彼時兵力會捉襟見肘,趁機突破一處,則吳軍將尾不能相顧,再各個擊破之。

jing辟!羊枯不愧為西晉第一戰略家。

此作戰方案即為賈充等人滅吳的戰略方針。戰事展不出羊枯計策之右!

但羊枯並沒有急於出兵,他還有些準備工作要做,以確保把晉軍的損失降至最低。

羊枯先布了一道命令:軍中凡是想投吳軍的,可自行離去。而後羊枯廣開學校,展生產,大有改行從政之意。

對麵的6亢(6遜之子)納悶了,這小子到底想幹嘛?不開打鐵鋪反倒開學校,士兵不打仗改種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