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勸說呂光:“龜茲並非久留之地,佛祖昨晚托夢給我,說你隻要向東走,途中一定會有比這好上千百倍的地方!”呂光不是善男信女,不太信這套,就去問屬下,結果得到了一個出奇一致的答案:回家。
呂光一聽,隻得打消了遷戶口的想法,帶領十萬人,以及搜刮來的各種奇珍異寶,浩浩蕩蕩地向長安方向出發了,僅馱運的駱駝就有兩萬多峰,駿馬更是不計其數。那個鳩摩羅什也被帶走了。(如果他知道以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稀奇事,恐怕寧可撞死也不上這條賊船)
龜茲王聽說呂光要走,以為佛祖顯靈了,送瘟神似的把呂光送走了。
十萬人一路觀光,晃悠了一年才到達宜禾(今甘肅安西境內),再往前走,呂光驚奇地發現:前麵有一幫攔路匪!他們封鎖邊境,非要呂光放點血才行。
呂光好不容易才弄清楚:這幫“匪徒”原來是涼州刺史梁熙的部隊,呂光隨手抽出兩塊玉石,打馬虎眼道,“兄弟,誤會啊!我們也是秦國部隊,隻是換了身洋裝而已!快快通報你們刺史,就說征西將軍呂光東歸,讓他速速迎接!”
邊將不敢擅自決定,就跑去向梁熙報告。梁熙見關中大亂,早有自立之意,臥榻旁邊,豈容他人安睡?便打算封鎖邊界,打消呂光南下關中的企圖。高昌太守楊翰急忙勸道,“不,這還遠遠不夠,應當火速率軍占據邊境要塞,然後控製水源,逼呂光回去,以免夜長夢多!”
如果說楊翰的勸說是關於軍事上的部署,那麼張統的話則是政治上的考慮,他建議梁熙尊沒落皇族,行唐公苻洛為盟主,以此牽製呂光。
梁熙優柔寡斷,一時不能決定,趁此空當,呂光兵臨高昌(今吐魯番市東,是進入涼州的必經之地),楊翰感覺梁熙難成氣候,便投降了呂光,後者一鼓作氣,很快拿下了整個涼州,梁熙一族幾乎被殺盡。
呂光沒費多大力氣,就占領了涼州一大片地方,不禁心花怒放,他想起了水深火熱之之中的苻堅,便派兵救援長安,大軍行至涼州南邊界,發現前麵換主人了,新主人名叫乞伏國仁,他占領秦、河二州,在這片巴掌大的地方,乞伏國仁竟也過得有滋有味,他自稱皇帝,國號大秦。(又一個秦國啊!看來這名字比較搶手)並在境內修築了一座城堡,名曰“勇士堡”,把呂光南下的道路堵了個嚴嚴實實。
呂光想去長安意思意思,又不想與乞伏國仁動手,正在躊躇之際,他得到了長安陷落的消息。呂光仿佛得到了解放,一路小跑,顛回了姑臧,既然前秦完蛋了,也就說不上叛逆了,呂光立刻在姑臧稱帝,國號涼,史稱後涼。
與此同時,被劉衛辰趕到陰山居住的劉庫仁病逝,其子劉顯早就看拓跋珪不順眼,老爹屍骨未寒,他便開始對拓跋珪母子動手了,年僅十五歲的拓跋珪躲到馬廄裏,待到月明時分,偷了匹馬,投奔舅舅賀訥,賀訥見外甥來了,心下大喜,聯合附近大大小小的部落,推舉拓跋珪為代王,一年後,拓跋珪遷居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並將國號改為“魏”,史稱北魏。
原先跟隨劉顯的一幫大臣紛紛倒戈,投向了魏國,劉顯見大勢已去,又怕拓跋珪秋後算賬,灰溜溜地跑路了,拓跋珪兵不血刃,基本恢複了前代國的領土。
拓跋珪雖然年僅十六歲,在行事上卻表現出與其年齡極不相符的成熟與老練,他積極開疆拓土,勸課農桑,勵精圖治,沒幾年就把代國從奴隸社會帶入到封建社會,很得百姓的擁護(拓跋什翼鍵一輩子沒完成的任務,竟然被一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完成了)。
相比於西燕,後涼等國的建立,拓跋珪興魏的意義更為深遠。